李郁(女),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硕导。动物传染病防控专家。

一、教学成果

  本科: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微生物检验学、动物性食品卫生学、兽医生物制品学、水产微生物学、动物检疫学;

  硕士:动物传染病学进展、兽医生物制品学、兽医公共卫生学、高级畜禽传染病专题、动物传染病学实验技术。

  本科实验教学:家畜传染病学、畜禽群发病防治、微生物学及微生物检验学。指导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和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生产实习。

  主持安徽省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畜禽疾病检测实验实训中心”;主持安徽农业大学教学研究项目6项,发表教研论文6篇;联合主持安徽农业大学“学科能力提升”建设项目“动物疫病病原与防控新技术。作为主要骨干参加动物医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安徽省预防兽医学重点学科(B类)、安徽省预防兽医学教学团队、“动物微生物学” 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

  安徽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

  安徽省生猪产业体系生态健康养殖功能研究室主任和岗位专家(2010-2020)。

病毒专家李薇院士哪里人(李郁女)(1)

李郁(女),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硕导,动物传染病防控专家。

二、社会兼职

  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常务理事;

  兽医食品卫生学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

  中国兽医协会会员;

  安徽省畜牧兽医学会理事。

  合肥市蜀山区第三届人大代表。

  安徽省巾帼建功标兵。

病毒专家李薇院士哪里人(李郁女)(2)

安徽农业大学勤学楼

三、科研项目

  1、主持安徽省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猪圆环病毒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08010302155)

  2、主持安徽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鸡毒支原体F株对预防鸡慢性呼吸道病的研究”(08080703019)

  3、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副猪嗜血杆菌tbpA基因的克隆表达及其功能研究”(11040606M89)

  4、主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体内环境下HilD对SPI2的调控作用研究”(1508085MC44)

  5、主持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副猪嗜血杆菌转铁结合蛋tbpA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SKLVEB2011HZKFKT013)

  6、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应用PCR技术对安徽省动物性食品中李斯特菌调查及其毒力研究”(2004kj154)

  7、主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沙门菌多重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相关性研究”(KJ2008B056)

  8、主持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科研活动经费资助项目“副猪嗜血杆菌TbpA基因原核表达产物对猪的免疫保护研究”(2013)

  9、主持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猪圆环病毒病防治关键技术推广与示范”(1504032013)

  10、主持产学研合作项目“猪细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与细菌菌苗基础研究及免疫效果评价(13900007)”

  11、参加(第二)国家星火计划重点项目“生猪高效健康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2014GA710002)

  12、参加(第三)国家科技部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养猪业避灾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集成示范”(2008BADC1B02)

  13、合作承担单位主持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重要人兽共患病原菌新型检测试剂盒的中试与示范”(2007GB2C100109)

  14、参加(第二)安徽省科技厅十一五科技攻关项目“猪高热病病因诊断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07010302144)

  15、参加(第三)安徽省科技厅十五二期科技攻关项目“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研究与开发”(040030343)

  16、 参加(第四)合肥市科技局科研项目“高活性虫草真菌的选育及其培养物应用研究”(2006(014))

  17、参加(第二)安徽省长三角联合攻关项目 “规模化猪场呼吸道疾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101c0603065)

  18、参加全国猪群疫病流行病学调查(2012年)

四、科研奖励

  1、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传播生态规律及其防空技术研究”(2013-223)

  2、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畜产品安全与标准化生产研究与开发”(2010-2-R3)

  3、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优质高繁殖力瘦肉型圩猪新品系培育及配套组装”(2011-3-R5)

  4、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猪圆环病毒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3-R1)

  5、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猪高热病病因诊断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2014-3-R1)

病毒专家李薇院士哪里人(李郁女)(3)

李郁(女),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硕导,动物传染病防控专家。

五、成果鉴定

  1、教育部科技成果“重要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原菌的传播生态规律及其防控技术研究”  360-13-2C500840-15)

  2、安徽省科技成果“猪圆环病毒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2-098-01)

  3、安徽省科技成果“猪高热病病因诊断及防治关键技术研究”(13-067-02)

  4、安徽省科技成果“低应激断奶仔猪保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10-557-02)

  5、安徽省科技成果“高活性虫草真菌的选育及其培养物应用研究”(08-099-04)

  6、安徽省科技成果“优质皖南黑猪选育扩群与推广”(12-321-07)

病毒专家李薇院士哪里人(李郁女)(4)

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

六、发明专利

  1、一种肠炎沙门氏菌ssrAB基因缺失菌株 ,专利号:ZL 2015 1 0297753.8,排名一

  2、同步检测鸡四种病毒试剂盒的制备方法,专利号:ZL 98 1 06744.1,排名二

七、制定地方标准

  1、规模化猪场猪圆环病毒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34/T 1577-2011),排名一

  2、猪瘟病毒强毒株与疫苗株鉴别检测套式RT-PCR方法(DB34/T 1943-2013),排名二

  3、鸡毒支原体感染防治技术规程(DB34/T 2160-2014),排名二

  4、规模猪场冬季疫病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B34/T 2161-2014),排名一

  5、猪沙门氏菌病防治技术规程(DB34/T 2162-2014),排名一

  6、猪流行性腹泻防控技术规程(DB34/T 2163-2014),排名一

  7、猪丹毒防治技术规程(DB34/T 2403-2015),排名一

  8、猪丹毒杆菌检验规程(DB34/T 2404-2015),排名一

  9、猪链球菌检验规程(DB34/T 2996-2017),排名一

  10、猪传染性胸膜肺炎防治技术规程(DB34/T 2998-2017),排名二

  11、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检验规程(DB34/T 2997-2017),排名二

  12、猪丹毒丝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DB34/T 3284-2018),排名一

  13、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子分型MLST方法(DB34/T 3283-2018),排名一

  14、猪瘟病毒抗体快速检测方法 镧系荧光免疫层析法(DB34/T 3489-2019),排名一

  15、猪巴氏杆菌病防治技术规程DB 34/T 3992-2021,排名一

八、教学成果

  1、2006年获安徽农业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授、副教授组教学竞赛二等奖。

  2、2010年“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动物医学国家特色专业建设”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九)

  3、2008年“加强《动物性食品卫生学》等选修课程实验教学的研究”获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排名一)

  4、2010年“整合学校优势资源、依托省级重点学科、培养动植物检疫专业合格人才”获安徽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三)

  5、2010年参编《动物医学实验教程》(普通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教材)获安徽农业大学“十一五”优秀教材一等奖.

  6、2012年合作指导学生获“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二等奖。

  7、2013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2项均获安徽农业大学第十一届“兴农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两项。

  8、2013年指导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获第五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本人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9、2013年“依托“虚拟班”,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双创”型人才新模式”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13cgj039-7)

  10、2014年合作指导学生获“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11、2014年指导学生获第二届全国生产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论坛一等奖。

  12、 2016年合作指导学生获“生泰尔杯”全国大学生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大赛特等奖。

  13、2019年获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优秀导师。

中国各农业大学教授简介

  周杰,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安徽地方畜禽品种资源保护专家

  李槿年(女),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硕导,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专家

  魏建忠,安徽农业大学教授、硕导,畜禽传染病防治专家

  祁克宗,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动物疫病防控、畜禽安全专家

  吴金节,安徽农业大学教授、博导,临床兽医学学科负责人

  陈宏权,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导,动物遗传育种专家

  殷宗俊,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导,动物遗传育种专家

  耿照玉,安徽农业大学,动科院院长教授、博导,家禽育种养殖专家

  李大彪,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博导,牛羊营养与微生态专家

  刘红(女),华中农业大学教授,鱼类育种专家,湖北楚天学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