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的方法

任何学习环节都有一个实施顺序的问题,预习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预习内容和时间。既然是“习”,就要有“习”的对象,即预先学习的内容,一般来讲,预习的内容应与老师教学进度同步,如老师明天要讲“一元一次方程”,我就预习它,老师要讲《十里长街送总理》,我就预习这篇课文。预习时间也要掌握好,一般应切近将要讲授的时间,如前一天下午或晚上最好。

(2)粗读教材,把握重点和教材结构体系。既是预习,总不等于正式的学习,要求也不能太高。但起码应大致了解教材内容,确定教材重点以及其内容的组合条理和内在联系。可用提问法确定重点,如预习“有理数”,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有理数?它有什么特点等。讲“四则混合运算”,就可提出“什么是四则混合运算?如何进行这种运算”等。

(3)精读教材,突击“重点"。在划出教材重点后,可以再进一步阅读相关内容,力争自己能独立解决。教材的编写,都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自学要求,所以,在“提示”和“课后练习”中都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如语文)。而在理科教材中,也都有醒目的黑体字和习题例示导引,仔细研究它们,是有助于解决重点问题和理清知识体系的。

预习中涉及的旧概念和旧知识。如在学到带有绝对值运算方程时,就可把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定义和去号的相关知识要点再抄录出来,以便运用。在语文学习中,如果遇到在前边课文中已出现的知识时,就可以写出来,与此文中相印证。如学《小桔灯》中有“有八九岁的光景”,我们便可想到在《背影》中也有“家中光景很是惨淡”。这两句中都有“光景”一词,但意义却不样:一是“模样”,一为“家中的境况”;再如在初三语文中有“曾不若孀妻弱子”一句,我们便可想到在初一语文中有“曾观弃者之不若也”一句。两处的“曾”均系“竟然”意。

写出自己理出的重点及自己的体会和想法。如在语文中都有一些较为难懂的而语义又十分丰富的语句。对这类句子不妨自己先划上并试着写出自己的理解。如在初一语文《挖荠菜》中有“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感觉第一次涌上了我的心头”。自己就可先写出自己的理解:说明世上还有比自然属性经济上的贫困更可怕的事,那就是地主恶霸的残酷压榨。然后再与老师讲的进行比较,受益一定不浅。预习中涉及的旧概念和旧知识。如在学到带有绝对值运算方程时,就可把有关相反数和绝对值定义和去号的相关知识要点再抄录出来,以便运用。在语文学习中,如果遇到在前边课文中已出现的知识时,就可以写出来,与此文中相印证。如学《小桔灯》中有“有八九岁的光景”,我们便可想到在《背影》中也有“家中光景很是惨淡”。这两句中都有“光景”一词,但意义却不样:一是“模样”,一为“家中的境况”;再如在初三语文中有“曾不若孀妻弱子”一句,我们便可想到在初一语文中有“曾观弃者之不若也”一句。两处的“曾”均系“竟然”意。

把自己在预习中碰到的问题而自己又难以解决的一一标注出来,以便在听课学习中重点学习。如在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就可能遇到诸如“不等式的解与方程的解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何理解不等式的解集?”等问题。这些都可用笔记下来。学习语文时,就可能遇到诸如带“像”的就是比喻句吗?带关联词语的就是复句吗?这些都可汇总成一个个问题,留待上课时解决。

家庭教育必知的正确语气(课前预习的方法)(1)

预习的注意事项

预习虽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只有做得适时适度,才能收到促进学习的成效。在具体实施中,同学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时间。预习时,时间的安排很重要。如多长时间、什么时候进行都必须计划好。一般讲,预习时间要依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太短,预习的肤皮潦草,没有什么印象,达不到预习的目的;太长,时间又不允许,势必要冲击其他学习环节的进行。因此,时间控制应以既能初步了解教材,确定出重点,又能理出一些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为目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前一天的下午或晚上。

(2)确定对象。预习不可能也用不着门门功课都进行。可选择几门有一定难度而又十分重要的学科进行。先进行数学、语文等,然后视自己承受能力再慢慢铺开。

(3)分清主次。预习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而预习又不可能全面展开。只能在几门功课上进行。这就有个取舍问题,一般而言,首先应选择那些自己学起来吃力,且又十分重要的学科进行,而对于自己较为擅长的学科就可先不进行预习。

家庭教育必知的正确语气(课前预习的方法)(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