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改造提升意义(消费升级环境下)(1)

随着消费的升级,超市行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传统超市门店已无法适应消费升级的需求,出现竞争力下降、顾客满意度下降、销售下降等问题,因此超市门店升级改造成为必然趋势。

老企业并非不想升级,但是如何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哪些内容?这是很多超市企业面临的困惑。面对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现代消费人群有哪些变化。

01.

人口老龄化

我国老龄化增速世界第一,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67亿,占全国人口的18.9%,老龄化程度呈现加剧态势。超市行业不单单要提供适合老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还是一个与社会交往,精神放松的重要渠道。

02.

消费观念的改变

03.

小家庭化消费

计划生育政策、晚婚、晚育现象的普遍,形成了小家庭化消费,单身人口的增加形成了个人消费。这些对超市行业影响较大,我们会发现,现在的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包装精致的小分量商品,哪怕它们并不划算。

认识到“人”的变化,“商品”需求的变化和消费“场景”的变化,才能更好地理解门店升级改造的方向,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造才能更好的适应现代零售行业的发展。

超市改造提升意义(消费升级环境下)(2)

No.1

形象升级,加强品牌认知

门店形象不仅仅是它定位的经营理念,还有门头的设计和橱窗的位置,甚至是店铺整体的风格和色彩都会有所要求。打造好的门店形象,醒目的门头设计会突出存在感,更容易获得顾客的第一好感,加强对店铺的信任,在橱窗的位置选择要充分展示品牌文化信息,再配以协调的灯光,形成一种温馨惬意的感觉,让消费者情不自禁想进来看一看。毕竟,新的门店形象会颠覆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增加顾客的好感。

No.2

环境升级,丰富门店功能

在消费升级的时代,满足消费的购物体验是众多门店的最大追求。打造舒适便捷的购物环境,会让顾客在逛店的过程中放慢脚步,有了更多的耐心了解商品,增加门店停留时间。通过相关数据研究分析认为,购物环境美化对门店销售影响在15%左右。好的购物环境是一个好门店的必备条件,一个好的购物环境应该由以下八个方面组成,即好的动线设计、好的装修风格、好的灯光照明、好的美陈氛围、好的音乐氛围、好的陈列道具、好的商品贩卖、好的卫生表现。

No.3

布局升级,优化购物流程

门店的布局升级也会给门店带来新的形象,科学的区域规划可以方便顾客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帮助消费者全方位地感受门店所经营的产品。因此门店的区域规划可以根据商品的展示区域运用合适的色调来进行区分,设计合理的客流动线,引导顾客深入店内。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喜欢更自然、更自由、更开放的购物行走动线。把超市各品类关联、有序、合理的布局在门店内,从蔬果、肉类、鱼类、冷冻、调味、休闲、百货、个护等顺序安排动线,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地把生鲜品类布局拉长,通过品类引导顾客在门店内从入口到出口过程中的随意和自然行走,既能减少卖场死角,提升门店坪效,增加商品销售额,又能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

No.4

商品升级,满足消费者需求

门店经营管理的核心是围绕着商品进行,商品核心就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商品品类升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超市客群的升级,消费者更关注商品的质量和健康,愿意为“品质生活”买单,注重体验和服务,喜欢拥抱新鲜事物。单从中产阶层消费者餐桌上来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水产、蔬菜、牛羊肉,同时还注重水果、牛奶等健康和低能量食品的摄入。超市应重视生鲜品类中的水产品类,适当增加蔬果品类中小份良精包装商品,同时保持对新品类、新品牌、新单品及高成长性品类的敏感度,及时快速引进,满足这类消费者需求。注重食品中零食品类,适当增加餐饮化。

超市改造提升意义(消费升级环境下)(3)

商品管理升级:合理控制商品品种数。超市门店的经营品种数量决策一直以来遵循所谓“黄金定律”:品种越多,选择越多,顾客就越多,销售额就越高,效益也就越好。但是,在今天上述“黄金定律”已不再适用,品种数量不再越多越好,品种数量越多,导致消费者购物疲劳、购物乐趣消失和购物热情下降现象,即所谓“消费者迷茫”。事实上,多数消费者全年所选择的商品不超过500种,现在超市动辄上万种商品,的确给消费选择带来困难。控制商品品种数,不仅可以方便顾客选择,减少购物时间,还可以降低企业资金成本、采购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减少库房使用。

No.5

服务升级,打造门店体验感

我们有了环境优雅、品类丰富的卖场,这是我们做好销售工作的基础,但还远远不够。 超市是服务型行业,为所有顾客提供高水平、个性化的服务是超市发展的方向,也是在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呈现水平高低的重要体现。优质的服务不仅可以带来火爆的生意、客流,忠实的顾客群体、粉丝;同时提高企业竞争力,将自己推销出去。服务顾客,也是经营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