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有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在变老的路上,学会“示弱”,才能笑到最后,成为人生的赢家。
01
学会向生活示弱,才能赢得一线生机。
人们常说,一文钱难道英雄汉。面对生活的重压,不管多么清高的人,也不得不学会“示弱”,向生活弯腰低头,以便能求得一线生机。
诗圣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年轻时,由于宰相李林甫专权,他参加的科举考试被作废,未录取一人,仕途之门还未开启,就被堵死了。
后来,又经历安史之乱,原本窘迫的生活愈加潦倒,他不得带着妻儿四处逃难,仰仗权贵,靠着会写诗、通药理的才能,以此博得权贵们的“打赏”和朋友们的接济过活。
比如他曾写下《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这首诗宴会之盛极尽赞美,也是他众多附和诗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但举办此次宴会的主人花敬定却是个烧杀抢掠的军阀。这不免让人感慨,杜甫怎么可以向这样的人谄媚呢?因为,他始终饱含着体恤百姓、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曾痛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可是,乱世之中,杜甫赖以求生的本领,似乎只有这一条:充当权贵们的清客,为他们写赞美诗,换得些许生活费。
在诗中,杜甫时常自称为“贱子”,字里行间不乏“陪”字,一个卑微乞怜的落魄诗人,唯有强颜欢笑,周旋于所谓的“友人”之间,才得以勉强度日,让人唏嘘不已。
越是年纪增大,越是懂得了杜甫的“无奈之举”,作为一家之主,养活妻儿老小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没有其他谋生出路的境况下,如果自己放下脸面,放下自尊,放下所有的“玻璃心”能换来一家人的粗茶淡饭,何乐而不为呢?
那些敢于对生活说“不”的人,多少都是对生活有底气的人。一个毫无着落的人,除了“示弱”,并在“示弱”中积蓄力量,哪里还有更好的出路呢?
要告诫自己的是,示弱并不等于软弱,示弱并不就是懦弱,如同杜甫,他的思想、他的灵魂始终傲然独立,铮铮铁骨。
02
学会向权谋示弱,才能全身而退。
人们常说:“伴君如伴虎。”意思就是说,在权谋中,处于“臣子”位置的自己,永远如履薄冰,如芒在背,小心谨慎才有可能得到善终。
西汉时期,大儒董仲舒是研究《春秋》的集大成者,当朝宰相公孙弘也是以治《春秋》而成为丞相,并被封为平津侯。
公孙弘博学多识、能言善辩,汉武帝十分器重他。但他深知自己在学问上略逊董仲舒一筹,在嫉妒心作祟下,他屡屡向汉武帝建言,让董仲舒到胶西王的封地去做相国。
胶西王以残暴多疑著称,不少从中央派去的官员都被他杀害了。当董仲舒被派去时,他深知自己凶多吉少,虽然胶西王对他以礼相待,但一年过后,董仲舒还是找个借口请辞了。从此,不再理朝政,而是专心治学。
在权谋面前,董仲舒的“示弱”让他得以全身而退,得以善终,不得不说,是最明智的选择。
人在职场,一旦出类拔萃,在获得荣耀和地位时,也常常遭人嫉妒和算计。如果自己没有足够的智慧、能力与之周旋,不如学会“示弱”,主动放弃一些看似光鲜亮丽的职位,选择退居“二线”,或者当一个有实力的边缘人,以退为进,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03
学会向家人示弱,才会让爱一直相随。
看过一则关于英国女王的趣闻:
女王和她的丈夫菲利普亲王吵架了,菲利普将女王关在门外。
女王只好敲门说道:“我是女王。”谁知,等了好久,菲利普依旧没有开门。
女王反思了一会,让语气变得温柔,并且说到:“我是你的妻子。”
如此,菲利普亲王才打开门,两人和好如此。
这个小故事,也再次印证了那句话:“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年过五十,陪伴在自己身边的爱人,还能不离不弃,就要足够感恩,足够庆幸。这辈子,能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实在需要很深很深的缘分。
一路走来,磕磕绊绊,经历了白手起家的艰辛,经历情感上的磨合,经历了生儿育女的劳累,见证了彼此从青涩懵懂到成熟稳重,也参与到了对方生命中一次次成长、成功,失败、挫折。
所以,陪伴在身边的家人,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贵人”,学会向他们“示弱”,才能让往后余生身有所寄,情有所托。
放下自己“高高在上”的一家之主的“权威”,让如水的母爱,如山的父爱,成为家里最温馨的旋律,不论何时,都一直在,一直爱。
让日渐长大成人的孩子,无论何时,都能感受到,有一个稳稳的依靠。
04
结束语:
在变老的路上,学会“示弱”,是一种人生智慧。
来日并不方长,不要让自己一直处于“剑拔弩张”的状态,放松自己,放缓脚步,才能让往后余生,多一些从容,多一些洒脱。
作者:如风轻似云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