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位于豫西南边陲,豫、鄂、陕三省交界的黄金地带,地理坐标北纬32?55′-33?23′,东经110?58′-111?53′,耕地面积70万亩,常年种植玉米面积约45万亩,随着农业供给侧改革结构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更好的满足广大人群众的需要,促进农业农民增长、增收,减少玉米面积,扩大种植,其他作物这个课题列入淅川县农业局工作议程。

旱稻的种植与管理(一次播种保全苗)(1)

2017年新任农业局局长严国良,通过考察调研认为种植旱稻是一项适合淅川发展的农作物种植项目。 旱稻是在旱地直接栽培,尤其适于低洼地种植,平生无需水层,全靠自然降雨或在干旱发生到一定程度时辅以适量灌水的稻作。其种植管理方式与小麦相似。随后安排局二级单位农科所承担引试旱稻作务,农科所在厚坡镇前河村安排试验田6亩,3个品种(郑旱10号、早丰107、旱稻906),按拟定的栽培要求,在前期干旱的情况下亩产达到468公斤,已达到试验目的,淅川可以种植旱稻,2018年将继续引试示范,到2020年计划发展旱稻5万亩。

旱稻的种植与管理(一次播种保全苗)(2)

栽培要点:一是一次播种保全苗,二是防除田间杂草,三是各项栽培技术办法必需配套。

具体旱稻栽培技术如下:

旱稻的种植与管理(一次播种保全苗)(3)

1 品种选择

旱稻要得到较高的产量,首先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旱稻品种。要求:⑴生育期要适中,要求品种生育期在115天左右;⑵要求种子饱满且品种芽率高,这样才能使幼芽健壮,生命力强,以利于培养壮苗;⑶要求品种耐旱性强,耐瘠性好,抗逆性强,适应性广;⑷品质较好,产量高,当前适于我区种植的旱稻品种主要有郑旱10号、早丰107、旱稻106等。

旱稻的种植与管理(一次播种保全苗)(4)

2 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有利于苗齐、全苗以及土壤保水,要求土碎平整小。土壤耕作以深耕、碎土、保墒、除草为主要目的,耕深度以18~20厘米较为合适,整地时期和方法。夏播一般在小麦收获后播种,当时温度较高,蒸发量大,整地保墒非常重要。在收获后,及时使用农家肥或有机肥,及时精细播种,这样有利用保墒情,确保已播全苗。

旱稻的种植与管理(一次播种保全苗)(5)

3 播种方法

为保证出苗质量,播前种子应精选包衣,防止病虫危害。播种量为每亩7~8公斤,播种方法采用平作条播,行距28~32厘米,開沟后播种,沟深4.5~5.5厘米,播幅6厘米,播种后及时耙压。

旱稻的种植与管理(一次播种保全苗)(6)

4 科学施肥

旱稻种植要重施底肥,实施追肥。底肥用农家肥每亩1500公斤,用氮:15、磷:15、钾:15的三元素硫机复合肥每亩40公斤,在分蘖期根据苗情适当追施尿素每亩7~10公斤。孕穗期每7天喷施一次叶面肥或磷酸二氢钾,连续喷施2~3次。对后期脱肥地块,可适当喷施水溶肥每亩1~2公斤。

旱稻的种植与管理(一次播种保全苗)(7)

5 施时灌溉

旱稻虽抗旱性强,但在关键生育期遇旱时应及时灌水,灌水次数和水量,视土壤含水量和旱稻需水情况确定。除因播前土壤干旱应灌底墒水外,一般苗期不灌水。分蘖后,当稻株受旱卷叶或萎蔫时,应及时补水。旱稻穗分化期、抽穗期、灌浆期稻株需水量大,对水分敏感,也是决定产量和米质的重要时期,此时根据墒情及时灌溉可提高成穗率和千粒种,每亩可增产20~30%。

旱稻的种植与管理(一次播种保全苗)(8)

6 及时防除杂草

旱稻田间除草。视杂草种类和基数选用配方,一般施药2次,第1次为播种后出苗前,每亩用乙草胺0.5公斤对水30~40公斤喷雾(土壤干旱时加大兑水量,这次使药剂可有效封闭田间杂草)。第2次除草一般在杂草2叶时,选用广谱性、混合施药为主,确保除草效果,用丁草胺每亩0.2公斤加敌稗每亩1.5公斤,对水50公斤喷雾,必要时,辅以人工除草

旱稻的种植与管理(一次播种保全苗)(9)

7 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用包衣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在生育期内发现病虫害及时采用药剂防治,害虫主要有地下害虫和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防治病虫害应做到以防为主,及时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