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聊《道德经》,斗胆和大家分享一下经中所讲的这个“道”,看看它究竟是什么?

经典之所以经典,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经典的理解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即便是我们自己,在不同的时间,在不同的心理状态下,读完经典的感悟也是不同的,今天我是这么理解,过些日子再读,可能又会有新的理解,所以我们只谈分享,不敢说解读。

老子道德经里讲的道怎么解释 道德经里讲的道(1)

所以《道德经》这部经典,虽然仅仅有五千言,却几千年来经久不衰,广受人们推崇。普通老百姓读后,能悟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商人读完后,会从中悟出经商的道理;政治家读完后,又能悟到从政的道理。总之,无论什么样的人,都能从中受益,所以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和我们的见解一样,那样的话,也就称不上经典了。

古人著书,力求简单,喜欢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把全书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了,第一句话的第一个字尤为重要。《道德经》的第一句话,大家都很熟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里讲的道怎么解释 道德经里讲的道(2)

这一句话,其实就把整部《道德经》的内容讲完了,整部书讲的就是一个“道”字,剩下的都是对这句话的具体阐述分解。对于这句话的解释,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可以言说出来的道,就已经不是那个永恒不变的道了;可以用语言叫出来的名字,就已经不是事物原本的名字了。

不过,这只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解释,我们就不细聊了。经典如果这么简单易懂,那就算不上经典了,经典之所以经典,就是千变万化,有无量无边的含义,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

老子道德经里讲的道怎么解释 道德经里讲的道(3)

我们知道,古人著书写文章,都是不加标点符号的,现在我们看到的经典,上面的标点符号,都是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上去的。断句不同,意思就会有天壤之别。下面这种断句方法,大家见到的可能就少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样一来,这句话的意思,完全就有了新的解释。什么是“道”呢?

“道可”,就是怎么都可以,怎么讲都对,你这样理解没错,他那样理解也对,别人还有其他的见解,也可以说得通。“道非”,就是怎么说都不对,怎么说都不是那个真正的永恒不变的“道”,你这样理解不太准确,大家公认的那个解释,还是不准确,还是有所偏差,也不对。

老子道德经里讲的道怎么解释 道德经里讲的道(4)

“常道”,这就是那个永恒不变的“道”,说对也可以,说非也可以。《易经》上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什么是阴阳?就是辩证,就是相对。万事万物都有两个方面,你说他对,他也有错;你说他错,他也有对。所以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这种现象,就是有人很能说,怎么说都是他有理,你怎么说都说不过他,就是因为他看到的是事物的两个方面,你看到只是一个方面,你说“阴”,他就说“阳”;你说“阳”,他就跟你讲“阴”,而你只执着一个“阴”或者“阳”,偏于一面,你当然讲不过他。

所以古代很多悟道的人,都是辩才无碍,怎么说他都在理,就是因为他清楚明了了阴阳之道,悟到了那个“道”的本质。

老子道德经里讲的道怎么解释 道德经里讲的道(5)

下面聊后半句的意思,“名可”,任何事物我们都可以给它起个名字,这就是名可;“名非”,但同一种事物,因为地方、时间、民族不同,名称又有所不同。比如一本书、一张桌子,中国和美国的叫法就不同,美国和印度的叫法又不同,但它指的都是同一样东西,你不能说这种叫法是对的,那种叫法是错的,没有对错之分。

这就叫做“常名”,怎么叫都行,怎么叫都对。尤其我们中国,同一件事往往有很多名字,比如老婆、爱人、妻子、夫人、娘子、内人等等,都是一个意思,所有称呼都对,怎么叫都行,这就叫“常名”,是她真正的名字,如果你执着其中一种,认为其他称呼都不对,那你就错了,那就不是“常名”了。

老子道德经里讲的道怎么解释 道德经里讲的道(6)

所以《道德经》讲的这个“道”,非常有意思,你越是想找到那个真正的“道”,越是想给“道”下个确切的定义,你离“道”就越远。比如经常看到有的朋友评论:你这样理解不对,这样理解是误导大家,甚至很激动。其实你只要还有对与错的观念,就已经错了,对中有错,错中也有对,这才是真正的“道”。

老子道德经里讲的道怎么解释 道德经里讲的道(7)

再往大的说,整个宇宙、天地之间,就是一个“道”,“道”就是自然规律,就是宇宙本源。它包罗万象,无所不容。狂风暴雨是“道”,微风细雨也是“道”;大地滋养万物是“道”,火山地震海啸还是“道”;善人是“道”,恶人也是“道”;吃饭是“道”,睡觉还是“道”。“道”无所不在,无时不在,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