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始祖炎黄介绍(为什么我们叫做)(1)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这篇稿子来自于老包杂谈。

一、“炎黄”称谓的缘起与成型

“炎黄”一词代指上古是炎帝神农氏、黄帝轩辕氏两位古帝,但是在漫长的历史时代,炎黄并称的情况并不多。

有文章指出,《国语·周语下》里有一段话同时出现了炎黄:“此一王四伯,岂繄多宠?皆亡王之后也。唯能厘举嘉义,以有胤在下,守祀不替其典。有夏虽衰,杞、鄫犹在;申、吕虽衰,齐、许犹在。唯有嘉功,以命姓受祀,迄于天下。及其失之也,必有慆淫之心间之。故亡其氏姓,踣毙不振;绝后无主,湮替隶圉。夫亡者岂繄无宠?皆黄、炎之后也。唯不帅天地之度,不顺四时之序,不度民神之义,不仪生物之则,以殄灭无胤,至于今不祀。”

但是,这里的“黄、炎”主要是针对前文的鮌(鲧)和共工提出的:鮌为黄帝之后裔,共工为炎帝之后裔。此处“黄、炎”为特指,而并不是像现在我们所熟知的用法——合起来泛指整个国家或民族。

炎黄二帝一直以来虽然尊贵无比,祭祀不绝,除了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也纷纷攀附认亲以示正统,即使在《封神演义》里也是位列火云洞三圣,在神佛鬼怪林立的封神世界里是为数不多的极具话语权的大佬。

中华始祖炎黄介绍(为什么我们叫做)(2)

但是他们两位真正被联合起来代指整个中华民族已经是清末的事情了。

清朝末年,列强入侵,举国上下受尽欺辱,中华民族遭受了千古未有之大变局,仁人志士皆欲发奋图强、一雪国耻。而雪耻的最重要一步就是启蒙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树立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把人心归拢到国家民族的大旗之下,进而步调一致、如臂使指、全国一致、共御外敌。在这种情况下,“炎黄子孙”的称呼应运而生。

刚开始的时候“炎黄子孙”这一称呼并没有固定下来:严复在《拟上皇帝书》里提出“黄炎之种族”;康有为提出“黄帝子孙”;梁启超提出“轩辕之胤”“黄帝子孙”;章太炎提出“炎黄遗胄”。台湾爱国诗人丘逢甲在《以摄影心太平草庐图移写纸本》一诗中写道:“人生亦有祖,谁非黄炎孙?”黄帝也是排在炎帝之前。可见,这个时候在“炎黄子孙”这一特定称谓彻底定型之前,处处以黄帝为尊,炎帝分量相当小,“黄炎”的说法是很常见的。不管炎帝在前还是黄帝在前,炎黄苗裔、炎黄子孙的思想从那个时候便深深烙印在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血液里。

“炎黄子孙”称呼定型的过程,是从贵族到平民、从专指到泛指、从小众到大众、从私有到共有的转变过程,也是民族意识、国家意识逐步形成的过程。可以说,“炎黄子孙”意识促成了近现代中国的最终成型。

中华始祖炎黄介绍(为什么我们叫做)(3)

二、炎帝为什么到了前边

明确一点:炎帝指炎帝神农氏,黄帝指黄帝轩辕氏。

那为什么最后会固定为“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呢?个人认为首先“炎黄”在发音上比“黄炎”要顺口一些,这就让约定俗称成为了可能。但是其中固然有约定俗成的因素,还应该有内在的文化因素。下面笔者便从古籍记载入手对炎帝加以分析,中国上古神话和上古史本就是难以厘清的糊涂账,历来众说纷纭,笔者一家之言,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1、炎帝辈分比黄帝高

炎帝神农氏,以火承木,位在南方,主夏,所以称之为炎帝,石年、魁隗氏、连山氏、列山氏、厉山氏等都是他的曾用名。他管理的方圆一万二千里的南方神国在南方之极,自北户孙之外,贯颛顼之国,南至委火炎风之野。

《礼记·月令》记载:“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世本·帝系篇》记载:“炎帝神农氏。”宋衷注:“炎帝即神农氏,炎帝身号,神农代号也。”

从《绎史》所载《帝王传授总图》来看,炎帝神农氏是继伏羲、女娲之后崛起的主宰,炎帝神农氏七世之后帝榆罔当位时黄帝轩辕氏崛起。算起来神农氏比辈分高出了不止一点半点。

中华始祖炎黄介绍(为什么我们叫做)(4)

2、神农氏搞定了民生大计,理清了山川地形,功勋卓著

神农氏开创了农业、启蒙了医学,教会了百姓做生意,解决了前代没解决的民生大事。

神农之所以叫神农就是因为他很神奇,而且对农业很在行。

他的长相很奇特,人身、牛头、龙颜,出生三天之后能说话,五天能走路,七天之后牙齿全部长齐,到了三岁知道种庄稼的诸多道理。不仅如此,他还拥有一副异于常人的脏腑系统,五脏六腑直接可以从肚皮外面看个一清二楚,这也就决定了他一定会在医药学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他出生之后还发生了一件怪事,他家附近不远的地方一下子多出了九口井,这九口井里的水相互联通的,在一口井里打水,其他八口井都会跟着动。

开创农业——《绎史》引《白虎通》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也。”

教导百姓建立市场——《潜夫论》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构建政权地理框架——引《春秋命历序》记载:“神农始立地形,甄度四海远近,山川草木林薮所至,东西九十万里,南北八十二万里。”

启蒙医药——《搜神记》记载:“神农以赭鞭鞭百草,尽知其平毒寒温之性,臭味所主,以播百谷,故天下号神农也。”

中华始祖炎黄介绍(为什么我们叫做)(5)

3、神农氏是仁慈的象征,排在黄帝之前符合“先礼后兵”的传统思维

炎帝神农氏的一系列亲民爱民为民的举措使他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变得崇高至极,可是在他任期内却有一个叫夙沙的诸侯不满足现状,举兵反叛。

《绎史》引《帝王世纪》记载:“诸侯夙沙叛不用命,箕文谏而杀之。炎帝退而修德,夙沙之民自攻其君而归炎帝。”

夙沙手下有个大臣叫箕文,他觉得夙沙的反叛毫无道理毫无正义可言,所以就劝他偃旗息鼓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也有一种可能是箕文认为此时造反根本不能取胜所以进行劝说。总之是说了一大堆不中听的话,夙沙听了很不受用,立时就处死了箕文。炎帝听说这件事以后心里很不是滋味。前面冒出一个补遂(《战国策》里记载“神农伐补遂”)也就罢了,后面又接着出来个夙沙,难道我真的有什么地方做错了?所以他并没有对夙沙采取什么军事措施,而是隐居了一段时间去反思自己当政期间的所作所为。

夙沙的百姓听说以后非常感动,一感动觉悟就大大提升,干了一出阵前倒戈的事情,夙沙就这样死在了自己暴怒的百姓手上。

中华始祖炎黄介绍(为什么我们叫做)(6)

三、民间传说里的团结楷模

炎黄二帝之所以会被并列提出,不仅是两位初祖的伟大功绩,还在于他们为后世树立了和谐共存的优秀团结楷模。

在陶阳钟秀编著的《中国神话》里收录一则名为《炎黄和睦草》的故事,大略如下:

相传,炎、黄二帝是同父异母弟兄。(炎黄二帝为兄弟的记载古已有之,这里不再细述)。

起初兄弟手足,和睦相亲。自从父亲少典死了以后,兄弟间便逐渐失去了和睦。炎帝带领亲近部族离开有熊氏部落,到南方繁衍生息。南方有个九黎族,首领叫蚩尤、很强暴,兄弟八十一个,都长得像野兽一样,铜头铁额,头上长角能牴死人。蚩尤驱逐炎帝族,直追赶到黄河北的涿鹿。炎帝不能胜蚩尤,只得求黄帝来救援。黄帝率兵与蚩尤在涿鹿大战,擒杀了蚩尤。黄帝劝炎帝归顺,炎帝不从,炎、黄在阪泉之野开战三次不分胜负。后黄帝看着一时也难分胜负,就派太乙氏再去劝说炎帝,自己率属到了轩辕丘。

有一天黄帝正在具茨宫中休息,忽听手下大将风后来报,说自己梦到炎帝率众归降,黄帝叹息说“也不能太强人所难,毕竟都是亲兄弟”。正在此时,太乙氏匆匆归来,带回了炎帝愿意和睦相处的好消息,同时已率领部族到达黄河北岸。

中华始祖炎黄介绍(为什么我们叫做)(7)

黄帝、风后听得炎帝归来的消息喜不自胜,立即率领常先、力牧、女魃等大将亲自到黄河边上迎接。兄弟二人久别重逢,分外亲热,携手登上邙山山顶,接受众臣朝贺。

当时正是盛夏季节,天气炎热异常,邙山不宜久停便又回到具茨山避暑宫叙旧。炎黄二帝携手登上具茨山风后顶时,回首东望,一下子看到了父亲少典的坟莹。往事件件涌上心头,愧悔当初不应失去和睦。兄弟抱头痛哭,声泪俱下,泪水打湿了脚下的泥土。

正好一只山雀从山顶飞过,衔了一粒种子种在二帝滴泪的地方。第二年春天,种子萌发,长出一枝头开两朵的并蒂花,花败后两花各结出一根一拃长的棒角,像山羊的两个角一样叉开着;等秋天长老了,棒角尖自己拧在一起,薅也薅不开。据说这象证着炎黄兄弟的亲切、和睦。所以具茨山的人都管草叫“炎黄和睦草”。

大家可以看出,以上文字中没有过多提及黄帝,因为在很多记载及传说里,黄帝都是以胜利者的身份出现的,事迹耳熟能详,所以没有进行过多介绍。

中华始祖炎黄介绍(为什么我们叫做)(8)

参考文献

(春秋)左丘明著,鲍思陶点校.国语[M].山东:齐鲁书社,2005.

(汉)司马迁.史记[M].湖南:岳麓书社,2005.

(汉)宋衷注,(清)秦嘉谟等辑.世本八种[M].北京:中华书局,2008.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M].山东:齐鲁书社,2010.

(东晋)干宝.搜神记[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8.

(明)周游.开辟演义[Z].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明)许仲琳,李云翔.封神演义[Z].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

(清)马驌.繹史[M].王利器整理.北京:中华书局,2002.

袁珂.中国神话大词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

李剑平主编.中国神话人物辞典[M].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陶阳,钟秀编.中国神话[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8.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

版权申明:本文系山海经解密小七独家邀约稿件,禁止一切形式的转载、盗用以及洗稿,未经同意擅自盗用,将追究到底。

中华始祖炎黄介绍(为什么我们叫做)(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