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2017年11月7日

农历九月十九

太阳达到黄经225°,进入又一年冬天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1)

立冬这一天,表示冬天开始了,从此大自然天寒地冻,阳气闭藏,人体阳气也随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

俗语云: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虽然三九说的是冬至开始后的第三个“九日”,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冬天是进补的最好时节,冬季进补,来年就没有病痛。

立冬之后如何进补,是养生的关键!

三九一冬,来年无病痛

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实际上,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五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为标准。立冬,阴气愈盛,阳气潜藏。人体阳气也随之潜藏于内,养生应顺应自然界规律,要养阳、藏阳,补肾藏精,养精蓄锐,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

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寒冷的冬天,通过进补来抵御严寒侵袭。但冬季进补,最好先做引补,即给身体先打好底子,使肠胃有个适应的过程,以防“虚不受补”。

一般来说,引补可在冬至前1个月进行,可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整脾胃。还可炖羊肉加生姜成羊肉大枣汤,有同样功效。

保平安的“三个肉”

1、羊肉——温胃御寒

羊肉性温热可温胃御寒,尤其适合在立冬之后食用,羊肉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

2、鸽肉——壮体补肾

在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喝碗护肝补肾、益气补血的鸽子肉汤,可使人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3、鱼肉——益智健脑

冬季虽然是进补的好季节,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宜吃太燥的肉类,而营养丰富,脂肪含量极低的鱼肉就非常适合立冬之后进补食用。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2)

保平安的“三碗粥”

1、红枣芝麻粥——擅补肾气

立冬后天气更冷,有些肾气不足的人就会感觉手脚冰冷。推荐喝红枣黑芝麻粥,能迅速温暖身体,也助于体内微循环,尤其适合手脚冰凉或便秘者。

2、腊八粥——养生助消化

冬季养生粥之中最出名的就是腊八粥了,在冬季的时候,喝腊八粥不但是能帮助孕妇补铁,老年人吃了助消化,还能让女姓补血。

3、小米麦仁粥——擅补肾气

冬天很多人都有胃寒不适的问题,这时候喝点小米麦仁粥很有好处。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3)

冬三月敛阴护阳

1、冬季养生要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如果我们能保护好阳气、养精蓄锐,来春升发时就有更好的身体储备。

传统中医养生认为,人体气血的循环,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都是以阳气为根本,阳气是生命的动力,人体阳气充足旺盛,就好象太阳当空,大地上的万物就有生发之机;倘若人体的阳气衰败,就好象天空布满了阴云万物就会枯亡。

艾灸能扶阳养阳,最适合于养生保命。常用的艾灸穴位:

足三里,能健脾胃,补中气,通经络,和气血;

神阙,可温通元阳,健旺中焦;

气海,能补肾气,暖脾阳,强壮先后天之本。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4)

一年四季都可艾灸,每次选一两个穴施灸,久久坚持,有祛病、养生、延年之功。

2、在立冬前、中、后三天,将手搓热,并敷于命门穴及关元穴处。温煦命门及关元,即可温补一身之元阳及元阴,增加生命的动力。

3、 腰部适度常伸展,可使内脏得到按摩,促进新陈代谢。看电视时坐直,不倚靠,双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上下搓120次,以热为度。

4、性生活过度或不节制,都会造成肾精亏损伤肾,出现腰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干咳气短等一系列肾虚症状。故理当节制。

起居防"五寒"!

立冬过后,寒风一天比一天凛冽。骤变的天气让不少人感到不适,稍不注意就可能得病。专家提醒,立冬之后朋友们特别注意预防一下“五寒”。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5)

1、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老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

中医说,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错办法。用冷水洗鼻子时,顺便揉搓鼻翼可改善鼻黏膜的血液循环,有助缓解鼻塞、打喷嚏等过敏性鼻炎症状。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6)

2、防颈寒,戴围巾穿立领装

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比如大椎穴、风池穴,以及延伸到肩部的肩井穴。

穿立领装是个好办法,不但能挡住寒风,给脖子保暖,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失 眠等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一条得体的围巾、丝巾或者披肩,也能帮助保暖。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7)

3、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流鼻涕、咳嗽、头痛……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以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清代《惠直堂经验方》中的神仙粥就不错。

有歌云:“一把糯米煮成汤,七根葱白七片姜,熬熟兑入半杯醋,伤风感冒保安康”。温服后上床盖被,微热而出 小汗。每日早、晚各1次,连服2天。

4、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

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的做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长强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8)

5、防脚寒,常做足浴

足浴跟热水洗脚不一样。足浴要注意三点。

第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

第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泡后皮肤呈微红色为好。

第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9)

立冬后养肾正当时

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分别与自然季节相对应——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季则应当以保养肾脏为主。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10)

冬天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侯,而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养藏”。此时,肾脏既要为维持冬季热能支出而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春温春生”积蓄力量,以提高肌体的防疫功能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立冬谈养生与预防更重要(立冬后养肾正当时)(11)

如果肾被冬天的寒气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咽干口燥、头晕耳鸣、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怕冷等症状,还可影响其他脏腑器官的生理机能。

⊙注:本头条号为中医健康知识交流共享平台。文章仅供学习参考,如涉及用药疗方,请在执业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