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兵器时代,箭应该是远距离杀伤性武器中使用率最好最方便的了。看过电影《英雄》的人应该都对里面秦军的箭雨印象深刻,看着密密麻麻的箭雨一轮一轮的倾泻而来,让人不寒而栗。古代战争像《英雄》里那样攻一座城用如此多的箭,而箭又不能凭空出现,如果仗打到一半,箭没了怎么办呢?对于这个要命的问题可以仔细研究一下。

古代打仗用箭怎么处理(古代士兵打仗时)(1)

自古打仗对后勤都是尤为看重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以在打仗前,对有什么出现的情况,都会作预备,军需物资的供应一般都能保证。但凡是皆有例外。《三国演义》就写,周瑜为了为难诸葛亮,说现在军需困难,要他10天之内造成十万支箭。没想到诸葛亮利用草船借箭,真的弄到了十万支箭。

这当然是小说家言。但也可以看出,古代战争在战场上是确实会出现箭支短缺的现象的。公元755年安史之乱,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张巡守睢阳被认为是保全唐朝,打击安史之乱的社稷第一功。睢阳位处大运河汴河中段,是沟通南北的重镇,在北方大乱的情况下,唐王朝只能通过南方的赋税来支撑平叛,如果叛军攻下睢阳,运河被断,后果不堪设想。

古代打仗用箭怎么处理(古代士兵打仗时)(2)

因此张巡在仅有7000余人的情况下,面对叛军18万多人的围攻,能坚守睢阳到最后一兵一卒就更是难能可贵。在两个多月的围城时间了,城中军民甚至到了吃人的地步也没投降。虽然打的很苦,但其中有件趣事值得一提。

我们都知道古代打仗,箭是很重要的武器,这种远距离的杀伤性武器,可以给予火力压制,让自己一方更有利。特别是守城战,双方都是远距离对攻,因此箭的作用更重要,需要的箭也更多。张巡守睢阳就遇到这种情况,但他的问题是箭没了。这对于本来兵力就相形见肘的张巡来说可要了命了,没箭了可咋守?

古代打仗用箭怎么处理(古代士兵打仗时)(3)

在对这种极端情况下的应对,显示出了张巡的聪明才智。有一天他看到有个士兵卧在草垛上睡觉,看见身形和士兵差不多的草垛,突然计上心来。张巡马上下令士兵们加班加点赶制稻草人,为了达到逼真的效果,还给稻草人穿上黑衣。一切准备就绪后,当天黑夜,他让士兵们把稻草人绑好,故意慢慢的顺着城墙往下放。

由于距离远,加上天太黑,叛军虽然很快发现城墙上有人偷偷摸摸的似乎要溜,但没发现是稻草人。既然敌人想要跑,肯定不能让他们得逞。叛军将领下令对着城墙一顿乱射,从黑夜打到东方发白才停手。知道这是叛军才知道他们对着稻草人射了一晚上的箭。

古代打仗用箭怎么处理(古代士兵打仗时)(4)

在叛军的后悔莫及下,张巡非常高兴的接受了这份大礼。据说他还认真的数了数这些箭,总共有十万余支之多。终于解决了箭矢短缺的问题。由此可见诸葛亮草船借箭虽然是假的,张巡草人借箭确有其事。“借箭”这是古代战场在箭矢短缺下的第一个解决办法。

看过《长安十二时辰》的人应该都记得张小敬和第八团的战士们死守峰燧堡一役,在内外断绝的情况下,张小敬他们曾多次冒着被杀的风险,爬下城墙去捡射落的箭矢,以作补充,就能看出此役之激烈。

古代打仗用箭怎么处理(古代士兵打仗时)(5)

由此可知在古代战场上,打到缺少箭矢的激烈程度,靠捡来补充箭矢短缺是常用的招数。无论是借还是捡,都是在内外断绝的情况下万不得已为之。虽然佩服于古人的勇气和智慧,但战争实在太残酷,还是和平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