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何晞宇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的第13课是一篇奇特的小说,名叫《植树的牧羊人》。小说讲述了一个孤独的老人,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在荒原上种树,直到一片贫瘠的土地变成生意盎然的乐园。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

这篇小说由法国作家让·乔诺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初。小说发表后,反响极其强烈,许多读者相信小说主角是真实存在的。但让·乔诺在回应读者来信时,遗憾的提到尽管他将植树人和他的植树行动描写得尽可能的生动,但小说是虚构。

但让·乔诺大概不会想到,在地球的另一端,真的有一位老人,就像他小说中描写的一样,用余生种了近6000棵树,凭借个人之力,将一座荒山打造成为一座森林公园。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2)

这就居住在日本山口县深山中的73岁老人藤井。而日本朝日电视台《有房好吃惊》栏目组,找到他的过程也是一段奇遇。

《有房好吃惊》是朝日电视台近年新推出的一档周日黄金时段综艺。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3)

近年来受迫于网络视频时代的压力,电视台步履维艰。没有制作费?请不起编剧?向来以大胆创新出名的日本综艺制作团队,把目光投向了“免费出演”的路人,反正艺术来源于生活。2014年,东京电视台的低成本素人综艺《跟你回家可以吗?》,在街头随访路人,以支付车费的方式换取跟随到路人家中访问的机会,意外揭露出普通人的戏剧人生,令该节目爆火至今。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4)

4年后,朝日电视台也效仿起这种看似粗糙的“真实制作”模式,于2018年10月推出的一档脑洞清奇的素人综艺节目。这个节目摄制组的案头功课只有一样:按图索骥,利用卫星地图锁定一栋深山中的孤独小房。

接着由一个司机和一个摄影师组成的“探险队”,带着几张网络下载的卫星地图,两张嘴以及无知无畏的精神,就这样如无头苍蝇般深入到偏远山区,莽撞地去深山独居住户的门。这就是《有房好吃惊》。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5)

一般人以为有了卫星图,怎么都能找到目地的。事非经过不知难,只有亲身体验后才会了解到,山区里根本没有导航。探索小队最多抵达小屋邻近的村落,随后就只能依赖各种问路,甚至由着直觉选路。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6)

好在山民淳朴,常常二话不说,直接开上自己的车,引导探索队前往目的地。不过,即便,对幸运地找到向导,对于习惯都市道路的记者们来说,人迹罕至的山路非常艰险,能不能顺利抵达都是未知数。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7)

有时历经千辛万苦找到山中小屋,结果发现是无人居住的空屋;或者根本不是住家,而是避暑小屋、或者伐木工棚、甚至隐藏的研究机构。

但“峰回路转”是这个节目的第一大特点。在摄制组即将放弃时,常有好心人为他们提供新的线索。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8)

付出终会有收获,是这个节目带给观众的另一大满足。每每寻到真正住人的独立小屋,探索小队都如获至宝。因为只要找到小屋的主人,就找到了解锁谜面的钥匙。这些屋主们,单就他们遗世而独立的姿态,就让人充满了好奇,更不要提他们各有各不平凡的过往和留居深山的理由。

有的因为迷恋农业,年过七旬跑到深山里开垦荒地,立志要种出当地名产;有的为治愈受伤的心灵,到空无一人的山中静养;有的不愿依附儿女生活,回到乡下自给自足;有的夫妻为了自由自在的生活,在山明水秀的天地里相濡以沫。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9)

有时探险队还会遭遇一段山中奇缘。当探险小队在日本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岛根县寻访独居农户时,出乎意料地加入到一场跨越千年的祭典当中。不过,在此之前的探访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0)

一开始,一切都还显得很顺利。当探险小队抵达独屋附近村落找人问路时,遇到的第一个村民,恰好就是村里的老邮递员。对村里情况很熟悉的老邮递员很快就为探险队指明了方向:独屋的主人是82岁的梅田文子女士。热心的老邮递员还充当向导,开车带领摄制组前往目的地。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1)

在崎岖的山间开了十多公里,当探险队满心以为即将掀开独屋真面目时,独屋的主人却不在家。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2)

更丧气的是,老邮递员竟然找错了地方。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3)

还好这时有一辆打猎的车子经过,通过猎人们的指引,找到真正要找的独屋所在地。结果,猎人们又给摄制组当头棒喝,这个独屋已经没有人居住。

无奈之下,探险队只能返回去寻找梅田女士,因为她所住的房屋也符合拍摄条件:方圆数公里内没有人烟。此时,梅田女士恰好在村里的神社参加祭典活动。好在探险队顺利地在神社里找到了她。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4)

仿佛神明庇佑一般,探险队还在这里遇到了原本要找的空屋主人,梅津先生。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5)

是什么祭典如此重要,让离开村子已久的人都回来参加呢?原来这个祭典名叫“新尝祭”,是村里年度的最大活动之一。探险队在不断的追问中发现,这个祭典竟然是一个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古老仪式。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6)

图过去这曾是一个数百人参加的大型祭典。但由于近年村里人口流失严重,探险队抵达时,参与祭典的村民仅剩8人,平均年龄超过70岁。摄制组赶在最后的时刻,录下了这个偏远村落保留千年之久的珍贵仪式。

尽管人手有限,村民们准备过程一点也不马虎:掸尘净室、树立大旗、准备贡品、更换袍服、演奏雅乐……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7)

只是抬神这个环节,由于村民们年事已高,实在无法胜任,才想了一个折中的法子:由小卡车“拉神”慢慢围着村里最大一片田地绕行,从其他神社“借来”的年轻宫司走在后面侍奉。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8)

令人感动的人生不止是岛根县的村民们。在日本最西端的山口县,一对退休的夫妻在山林中开辟出自己的乐园。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19)

这一次探险队也遇到好心的村民为他们作向导。经过找错,重返,发现是空屋,再次找寻新的独屋,探险队在深山迂回3个多小时后,终于找到了中山夫妇的小屋。

不过,中山夫妇真正的住家在山下,这座深山小屋是他们的秘密基地,确切的说是太太久仁子的梦想之家

久仁子从小热爱植物。50岁时,久仁子在电视上看到美国绘本画家塔莎杜朵的自然生活,心生向往。久仁子决定退休以后,像塔莎一样在乡间建一座自己的花园。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20)

但久仁子并不是简单的模仿。她所崇拜的塔莎是一名坚强的独立女性,她想要的是塔莎精神,而不是田园浪漫。久仁子的老公中山先生在老家山口县拥有一片土地。但久仁子并没有像其他日本女性一样,将依附于丈夫视为理所当然。她坚持用自己的积蓄在丈夫的土地旁边购买了一小块地,并在自己的土地上建社自己梦想的小木屋和花园。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21)

在参观完中山夫妇的花园后,意想不到的转折出现了。中山夫妇告诉摄制组,其实带他们进山的那位名叫藤井俊之的好心向导,在山中也有一间远离人烟的小屋。

而且中山夫妇只不过在自家山头开辟了一个小花园,但这位藤井先生以一人之力将山改造成为一座公园。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22)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23)

藤井今年77岁,他从54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在山上种植各种树木。23年来,他共栽种5700棵杜鹃树和樱花树。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24)

路过的登山客偶然看到这片美丽山头,便一传十十传百,前来观景的人络绎不绝。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25)

藤井说,他从来没有想过会修一个公园,大家自顾自的就来了。为了方便专程来观景的游客,藤井索性再修建了一条路,甚至附带修了一个停车场以方便大家。

他说,大家开心就好。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26)

他就像让·乔诺写的那样的好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

藤井先生说,他年纪大了,打理山上的事务已经力不从心。他说如果有人真心喜欢这座山,愿意继续把公园维持下去,他愿意把山送给这个人。

祖孙三代植树将沙漠变绿洲(这个老人把荒山建成了森林公园)(27)

“只要偶尔让我来玩玩就可以了。”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