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记者 陈俊 通讯员 彭科伟 刘铁强

他,奋战在前线,勇闯重症“红区”,用仁心和无畏拯救生命。

她,巡防在社区,扛起家庭重担,用温柔和坚毅加入“战疫”。

他叫邓中彪,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心胸外科医生,在ICU病区一线工作;她叫刘亚萌,恩施州纪委监委女干部,下沉在社区基层防控。

他们是夫妻,结婚5年。邓中彪从ICU走出后,给妻子写了“5年来第一封信”,字字情深,动人心弦,催泪的“与妻书”在网友中广为传颂。

3月16日上午,结束隔离的邓中彪回到阔别已久的妻子和女儿身边。

老婆得流感住进icu(结婚5年第一次写信)(1)

身穿防护服的邓中彪

文艺的来信,惊险的抢救

吾妻萌萌:见字如面!结婚五载,第一次给你写信,内心澎湃,激动不已!

这是邓中彪“与妻书”很文艺的开头。洋洋洒洒1200余字,记录了他瞒着妻子进ICU,妻子悉心照料家人的点滴,以及共享余生浪漫的憧憬。

16日上午,万里无云,封闭了40多天的恩施市区已可以凭绿码出行。黄泥坝社区莲湖花园小区里,刚刚从隔离酒店回家的邓中彪,和妻子刘亚萌拉着4岁女儿“小米粒”的手,悠闲踱步,尽情享受久别重逢的天伦之乐。

“写信是三八节前,有感而发,也十分想念和感谢妻子。”邓中彪说,当时刚走出战斗最惨烈的ICU,“女神节”和老婆的生日很近,所以就用写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境,也让妻子放心。

再次回忆奋战在ICU的那半个多月,邓中彪感觉“仿佛就在昨天,终身难忘”。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和妻子春节回巴东老家的计划。1月24日正月初一,值完24小时的班,邓中彪就积极备战。他积极参加医院的志愿者活动,多次搬运抗疫救灾物资。2月8号,他向医院提交请战书,13号入驻感染科大楼新冠肺炎危重症病区。

ICU里都是危重患者,病情变化迅猛,邓中彪最难忘那次,通宵鏖战抢救生命。

那是他和同事向晓曦的第一个夜班,凌晨1点,12床病情急剧恶化,患者随时可能呼吸心跳骤停死亡。通过调整气管插管深度、更改呼吸机模式、改变呼吸机参数等抢救后,病情逐渐好转。经过一夜的抢救,暂时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拉了回来,一夜未出负压病房,一刻未曾合眼。交班后脱下笨重的防护服,邓中彪才发现内外早已被汗水浸湿,后背感到嗖嗖凉意。

患者痰液飞溅而出的惊心动魄一幕,出现在二次插管时。

13床患者已插管10余天,一天下午,发现气管插管的气囊破裂,需要立即二次插管。换管过程中,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患者出现了强烈的呛咳,一口痰液直接喷出。幸好医生采取了标准三级防护,佩戴了防护头罩。回想起那一幕,还是惊魂未定。

护目镜内全是水雾

下沉在社区,默默来牵挂

邓中彪舍生忘死之际,也是刘亚萌默默付出之时。

作为恩施州纪委监委的一名干部,抗击疫情甫一开始,刘亚萌就忙于处理繁杂的单位事务,同时她还积极向所在的黄泥坝社区申请,加入基层防控队伍。

“我的任务主要是在小区里排查,最初是返乡人员情况,现在主要是登记进出人员。”16日上午,刘亚萌拿着厚厚一叠申请表,不停接电话跑楼栋,检查业主的健康码,帮大家办理出入证。

恩施城区封闭管理期间,刘亚萌的任务是和其他下沉干部们一起,逐个楼栋敲门入户排查测体温,哪家有外地返回人员,哪户的生活有困难,她都仔细记录。有机会时,就帮助业主买点物资送去。忙完后,还要回家照顾婆婆和女儿,夜深人静时,会跟老公发微信,叮嘱他一定注意安全。

她记得2月26日,婆婆忽然发烧38.5度。“当时老公在一线,我不能让他分心。”刘亚萌说,那时自己也很紧张,上报社区后,立即联系车辆送婆婆去医院检查。最终排除了肺炎病毒感染,她长长松了一口气,把婆婆接回家后,又悉心照料,按要求自我隔离。平安度过隔离期后,她立即回到社区报到。

4岁的女儿“小米粒”,听说了爸爸在很危险的地方救人,很懂事画了一幅画,要妈妈拍下来送给爸爸。

画中,新冠病毒的下方是一双伸开的手,用蜡笔涂抹成红色。“孩子是想提醒爸爸,勤洗手把病毒消灭掉。”刘亚萌笑着说,女儿心目中一直认为洗手后的泡沫是红色,所以特意用了红色蜡笔。

一次聊天时,邓中彪说手机长期擦酒精消毒,已经不好用了。刘亚萌立即在网上订购了一部最新款的5G手机,说这是送给“抗疫英雄”的礼物。收到手机后,邓中彪迟迟不舍得打开用。

老婆得流感住进icu(结婚5年第一次写信)(2)

邓中彪一家人

短暂的相聚,即刻返岗位

生活中,邓中彪是个喜欢舞文弄墨的医生。

每天繁忙的工作结束,回到定点隔离酒店后,邓中彪就会用笔记录下在抗疫一线的历程。走出ICU后,他在网上创作了一篇前线医生的文章:ICU风云——心胸外科“蒙面大侠”抗疫伏魔记,其中写到了很多他亲身经历的事情。

其中几件事邓中彪至今记忆犹新。

2月26日,一危重患者呼吸衰竭,病情逐渐加重,随时可能死亡。援助恩施的天津专家和恩施医疗团队讨论后决定,上ECMO支持治疗,尽最大可能抢救患者生命。邓中彪饿着肚子,在病房积极进行场地和物品准备,协助ECMO团队专家进行机器安装、管道预充、穿刺置管、上机转流,当ECMO机器开始运转,患者生命体征趋于稳定,血气分析指标好转的那一刻,大家一起竖起了大拇指。

作为恩施首例新冠肺炎患者ECMO支持治疗的见证者和参与者,邓中彪说自己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饥饿和疲劳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还有一位85岁危重患者,经过抢救后脱离了呼吸机,需要复查胸部CT评估病情。从ICU到CT检查室,一段本不遥远的路途显得格外漫长。下夜班的邓中彪主动留下来,和同事们一起,将患者抬上小平板车,小心翼翼出了负压病房。需要边推平车边按住患者手脚,还要用氧气罐持续给他高流量输氧,大家全程都捏了一把汗。平时一个CT检查全程可能就半个小时,但这次检查,整个过程花了接近3个小时。

穿着严实的防护衣,带着双重口罩加面罩,几个小时“折腾”下来,邓中彪都感到严重缺氧、头晕、气喘吁吁。最后看到患者示肺部炎症恢复很好,大家都不约而同的比出了剪刀手。

没想到这篇自娱自乐的文章,在网上受到广泛好评,被读者打赏500余元。刘亚萌知道后也十分高兴,她鼓励丈夫,把这笔“意外收入”作为特殊党费捐出,为抗疫做一点贡献。

这些,都写进了邓中彪的“与妻书”。他相信春已归,曙光现。

分别月余,一家人终于见面。女儿“小米粒”最为开心,“我都好久没下楼了,看到爸爸最开心。”

邓中彪满眼慈爱看着女儿,“医院常规门诊已经开放了,我明天就回去上班。”休息不到24小时,他又将回到医者的岗位。

老婆得流感住进icu(结婚5年第一次写信)(3)

女儿画画送给爸爸

【信件原文】

吾妻萌萌:

见字如面!结婚五载,第一次给你写信,内心澎湃,激动不已!首先,请你原谅我对你撒了谎,之前告诉你“我在疑似病人隔离病房上班”,可后来你却从其他渠道得知我去了ICU病房。ICU是最危险,是抗疫战斗最惨烈的地方,怕你担心所以才有了这个美丽的“谎言”。

现在,我已顺利完成ICU病区一线工作任务,进入为期十四天的医学隔离观察期,一切甚好,勿念!当疫魔肆虐、国难当头之时,作为拥有15年党龄的老党员,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疫情就是命令,抗疫就是职责,我必须发扬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你深明大义,坚定地支持我向院部递交请战书,送我奔赴一线。临别时,你告诉我:“家里有我,放心去战斗吧!”让我吃下了定心丸。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经常需要加班手术,无法照料家庭,家里家外全靠你操持。特别是去年,我前往上海学习进修一年,你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养育女儿、照顾双方父母的重担,但你毫无怨言,还安慰我:“嫁给医生,我早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家里一切都好,你安心学习。”人人都说婆媳关系难处,但你与我母亲关系融洽,胜似母女,从未发生过不快。去年年底学习归来,本想好好陪伴你和女儿,弥补一下我对你们的亏欠,可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来不及跟你说声“对不起”,就又匆匆而别。

你今天才告诉我,前段时间我的母亲突然晚上发烧38.5度,紧急送去医院检查,按照医院和社区的要求居家隔离观察,已经平安度过。我心中的担心和愧疚油然而生,质问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你却说:“你奋战在一线,不能让你分心”。让我很是感动。前几天,我告诉你“在隔离病房,天天用酒精给手机消毒,手机不好用了”,你立即在网上为我订购了一部新手机,说这是送给“抗疫英雄”的礼物。昨日,手机已送达酒店,但我不舍得打开,我想告诉你:我不是英雄,只是践行医者初心和使命的千千万万逆行者中的一员。在我心中,你才是英雄,是我们家的大英雄,替我扛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谢谢你,亲爱的老婆!

请告诉女儿米粒儿,我请同事在她眼中的“白衣蒙面超人”身上画了她最喜欢的小猪佩奇,拍了照片,回家给她讲爸爸打败新型冠状病毒的故事。你是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工作性质特殊,经常加班。回家还不忘时时对我吹倡廉“枕边风”,提醒我预防职业腐败,一心一意守护着我们这个小家!

这次疫情发生后,你除了在单位办公,也积极奋战在社区,为居民量体温、给居民送物资、巡查宣传等。寒风中你在社区和单位往返忙碌的身影,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昨日和女儿视频,她告诉我:“妈妈这几天回来很晚,就我和奶奶两个人在家吃饭!”听完女儿的话,心中五味杂陈,此特殊时期,我只能说:“老婆,按时吃饭,注意休息,保重身体!”

在这个春寒料峭的三月,女同胞的节日——“三八”妇女节已悄然而至,而再过几天又是你的生日了。遗憾的是,今年属于你的两个最重要的日子,我都不能在你身边陪伴,也没能准备礼物,只能在此送上最深情的祝福:节日快乐!生日快乐!春已归,曙光现,来日方长。待春暖花开时,君与美好都会如期而至,共享余生浪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