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夜晚,一场由陇南市礼县城关镇贾胡村窑村7名传承人公益性演出的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陇南影子腔”皮影戏,在礼县行政广场隆重上演,吸引了男女老少前来观看,于元宵佳节来临之际,为人们送来了一场独有的地方传统文化大餐,给节日增添了喜庆祥和的氛围。
一张幕布、两盏白炽灯、六七名老艺人、七八件简单乐器,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皮影人物,一边用本地特有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器乐以增加演戏气氛。在传承人的牵丝引线下,折子戏里的历史人物穿越古今,一个个在幕布上身轻如燕,引得台下观众拍掌叫好。
负责人李宏说介绍,影子腔来源于礼县、西和一带,最早出现在清朝康熙年间。它在民间皮影戏、木偶戏腔调的基础上,吸收了当地民间小曲、鼓乐、说唱等形式,又借鉴秦腔、川剧的一些特点,逐步创定了风格独特、适宜山区演出的“山戏”影子腔。近年来,礼县多地将影子腔作为搬上舞台的新剧种,进行了大量的改革提升,创作出了一系列反映当地农村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曾多次参加汇演,受到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好评。
陇南影子腔是甘肃省独有的古老地方戏剧种,影子腔传统演出以皮影戏的方式在民间流传。陇南影子腔音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秦腔、京剧为主的梆子腔的形成。现存的影子腔在唱腔构成、调式调性、曲调结构、落音以及曲调进行方面保存了西秦腔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戏曲文化价值。近年来,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很多过去没有发现的重要史料被发现被研究。
文·图丨奔流新闻通讯员薛小平 记者荆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