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看到许多媒体都在报道,昔日的“味精大王”莲花味精卖不动味精,卖商标的新闻。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

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品牌哥才恍惚觉得,味精已经慢慢远离我们了。

正好在【味の素】那期视频中,也有观众留言,让讲讲Ta家乡的传奇产业--莲花味精。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2)

因此,我就去查了很多资料,也看了很多关于回忆莲花味精的文章,看完之后,蛮有感触的,毕竟这是我儿时的味道。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曾经的“味精世界第一大厂”,如今沦落到拍卖商标的地步,令人唏嘘不已。

今天品牌哥就好好满足一下这位朋友,来聊聊曾经的“味精大王”——莲花味精,回顾它如何一步步成为国民餐桌上的调味神器,又如何在“鸡精比味精更健康”的时代中逐渐落寞。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3)

01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家做菜,有多久没放过味精了?

在一个遍地美食的国度,味精作为美味佳肴的必备配料,曾备受老一辈人的青睐。

然而如今,在厨房里,味精正在被无情抛弃,而代之以鸡精、蘑菇精等。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4)

与味精有同等遭遇的,还有曾经的莲花味精。

要知道,莲花味精是一家38年的老牌企业,它在辉煌时,国内有四成的人都在吃它生产的味精,强大到难觅对手。

味精界的王者,为何又走到今天这一步?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5)

故事要从一个小县城说起。

河南项城,有两张城市名片,一个是袁世凯,一个是莲花味精。

莲花味精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周口地区味精厂,是由两个濒临倒闭的“破落户”合并而成的国有企业。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6)

当时,李怀清临危受命,出任莲花味精第一任掌门。

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他靠着背麻袋四处闯市场的干劲,带着一帮人披星戴月地干,不到半年,就把味精产量扩大到了1000吨。

因为市场需求大,莲花味精的生产效益非常好,厂里的机器昼夜不停地运转,工人更是三班倒,甚至四班倒。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7)

1983年-1997年间,莲花味精的年产量由400吨上升至8万吨,增长近两百倍,产值也由945万元增至22.3亿元,为1983年创办时期的236倍,单厂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90年代,莲花味精成为河南工业的典型,“莲花味精,味道无可替代”的广告语,也通过电视屏幕传遍了大江南北,那时每家几乎都少不了一包莲花味精。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味精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和糖、盐、酱油一起,成了调味必备品。因而,莲花味精也迎来了它的“好日子”。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8)

当年,项城出现一个怪现象:每次莲花味精一发工资,项城的物价就会上涨,因为工人们领了工资就要买东西,拉动了好多其他产业发展。

逢年过节的时候,莲花味精还给员工发一斤味精,这在当时被视为一种体面的礼品,可见,曾经这些小小的白色晶体,有着多么高昂的姿态。

在莲花味精鼎盛时期,项城的街道上,莲花的标志随处可见,甚至当时项城唯一的公园也以“莲花”命名。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9)

项城街头随处可见的莲花标志

项城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莲花味精的员工,他们每月能拿两三百元工资,领着厂里发的60张饭票,还有年终奖,提前感受到了铁饭碗的力量。

甚至在91年的时候,有员工的半年奖金就高达4000元,要知道当时猪肉才2块多一斤。

一座厂带富了一座城。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0)

鼎盛时期的莲花味精

当时,人人都想进味精厂工作,在相亲市场,莲花味精的员工都属于鄙视链顶端,甚至还有许多项城人早早结婚,为的就是拿到“占地工”的指标和分红。

据说,在1996年的时候,莲花味精的一个招工指标就要一万多块,进了厂,就等于有了铁饭碗,一家人的生活也就有了指望。

1998年,相约98唱遍中国,莲花味精成功在A股上市,这让位于豫东平原的偏僻小县城也陷入了狂欢。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1)

然而,这一年,对于整个味精行业来说,远不像歌词中所唱的那样“融融的暖意带着深情的问候。”这一年,东南亚金融危机蔓延、走私味精冲击国内市场、味精企业大打价格战,业内一片哀嚎。

神奇的是,这个时期的莲花味精非但没有受到冲击,效益反而持续攀升。

财报显示,1996年-1998年,莲花味精分别实现净利润5500万元、1亿元、1.2亿元。在这场金融风暴中,莲花味精凭借多年积累的品牌效应,成功度过危机,并一举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成为中国名副其实的“味精大王”。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2)

进入到资本市场,莲花味精加快扩张,很快在国内市占率达到43.3%,产品还出口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味精出口量的八成以上。

1999年,莲花味精甚至还在年报里,自信满满地写道:“在其他企业还在考虑中国进入WTO后如何生存时,莲花味精已经作好了主动出击的准备。可以预言,莲花味精将笑迎WTO,未来的世界味精市场有可能就是莲花味精的市场。”

只是谁也没想到,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莲花味精本以为这是开始,没想到却是巅峰。

02

进入千禧年以后,由于味精行业技术壁垒不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当时,莲花味精决定采用“小麦替代玉米生产味精”的新技术,以帮助消化当时滞销的小麦。

根据计划,莲花味精将用1年左右的时间引入价值7亿元的新设备,完成技术改造。然而事与愿违,原本一年的工期,因设备不稳定,技术不完备,比原计划延迟了一年多。

而正是在这推迟的一年多里,市场的格局早已发生变化,原本滞销的小麦早已拨云见日,价格飞涨,而莲花味精的技术改造,一面世就面临着原材料价格大涨的窘境。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3)

不仅如此,由于供应链改变,还引发了积累多年的“三角债”问题。莲花味精在玉米供应商那里,连续欠下几千万的债务,同时银行贷款又产生了大额的利息,货款一时又没回笼,大批玉米供应商纷纷起诉,还债压力剧增。

但让人琢磨不透的是,莲花味精原本已是捉襟见肘、资不抵债了,它还为了壮大自己的商业版图,向多元化扩张。

当时,莲花味精接连投资了许多和味精主业不相关的产业,其中就包括服装厂、医疗器械厂、矿泉水厂、化肥厂、皮革厂等等,涉足的领域很广,与主业无关。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4)

用时任高管的话来说,“一个做味精的连矿泉水、皮鞋都做”,贪多、贪大的大公司病,在莲花味精身上一览无余。

不幸的是,这些激进的扩张不仅以失败告终,反而还加重了莲花味精的债务负担,有的甚至还背上了官司,而这一切也最终带崩了它的老本行业务。

2003年,莲花味精出现了上市5年以来的首次亏损,随后一直徘徊在亏损边缘。

更可怕的是,莲花味精内部为了收拾当时盲目扩张的“烂摊子”,还长期大量挪用公司资金,拆东补西。到2005年底,莲花味精仅被占用的资金,就已经超过了10亿元。

在图中可以发现,从2010年开始,莲花味精的净利润曲线就呈现出有趣的规律性波动——盈利一年、就亏损一年,盈利一般在一两千万,亏损则动辄几个亿。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5)

资料来源:市界

亏损是真实的亏损,盈利则来自政府补贴和资产重组。

熟悉A股的观众都知道,这是“保壳”的小把戏。因为按照A股的盈利要求,连续三年亏损的企业将会被退市。

而为了避免被退市,莲花味精当时在会计报表上做手脚,转移利润和亏损,踩住三年的退市红线,就这样在A股苟延残喘了十多年。

当然,这种数字游戏根本改变不了实质问题,虚假繁荣的背后,内里早已千疮百孔。

2017年,莲花味精的净利润为-1.03亿,2018年亏损扩大至3.33亿,净资产也变成了-2.98亿元,之前的规律性波动也嘎然而止。随后在2019年,莲花味精正式被实施退市风险警告,成为*ST莲花。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6)

作为项城的支柱型企业,为避免其破产,当时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还累计向莲花味精投入7亿多元,但这些对于尾大不掉、积重难返的莲花味精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

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当然,在这中间,莲花味精也曾努力做出自救。

2014年,资本市场资深玩家、头顶哈佛设计学博士光环的睿康系掌门人夏建统入主莲花味精。

当时,人们觉得莲花味精又有了希望,认为他能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而夏建统一度也是自信满满,试图重塑莲花味精的辉煌。

他一方面忙着制定莲花味精的募资方案,一方面准备大张旗鼓地进军大健康、智慧农业等风口产业,为此,还将“莲花味精”更名为“莲花健康”。

只是,他高估了自己的资本运作能力。

更名一年后,喧嚣一时的大健康战略就归于沉寂。最终,夏建统也没能扶起这个将倒的大厦,他带着钱远走高飞,还闹出被法院悬赏30万的丑剧。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7)

曾经,莲花味精为河南带来无数荣耀,如今,它满地狼藉,只剩下破败的厂房、被下岗的员工、未完工的工业园……

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为它敲响丧钟。由此我想起了茨威格那句,所有命运馈赠的礼物,都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03

从巅峰到没落,这朵“莲花”凋零,也并非都是其经营不善造成的。我们不妨跳出来,看看整个味精行业怎么样。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味精行业的衰落,是一种降维打击。

在整个味精行业,鲜有品牌能打败莲花,但很可惜它败给了这个时代。

味精属于第一代调味品,然而它带来的辉煌也只能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消费升级,人们倾向于选择更健康、更优质的产品。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8)

1998年,莲花味精上市的时候,太太乐鸡精就找到奥美,策划了一个广告片,并设计了一个全新的产品包装--包装上的鸡生动可人,给人感觉鸡精就是“鸡的精华”。

相较于莲花味精很low的包装,人们更愿意相信鸡精是从鸡身上下来的,“鸡精比味精健康”,是天然健康的好调味品,在这种情况下,味精被吊打。

而实际上,鸡精中未必有鸡,却几乎都有味精。

在鸡精的配料表上,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19)

这对品牌的启示在于:重要的不是你是什么,而是消费者认为你是什么。

人们一边吃着含有味精的鸡精,一边却又在害怕着味精。

在视频开头我也提到,大众对于味精的偏见和谣言,也是致使莲花味精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现如今打开百度,搜索味精两个字,就会发现味精已经被污名化。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20)

虽然,“味精有害论”是1968年在国外出现的,但那个时候国人还在追求温饱的路上,味精和收音机、手表、缝纫机、自行车等一样,也是奢侈品之一,不到一斤的天厨味精当时的售价是7块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人民生活富裕,饮食文化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对于健康饮食也有了更多认识,只是,对“味精”的认识,反倒变得失去理性。

尤其是在“海龟”以及所谓的“公知”等精英阶层,对“味精有害论”的理论大肆宣扬后,普通大众似乎患上了“味精迫害妄想症”:

味精致癌、上火、脱发、杀精、变笨……

一时间,关于“味精有害论”的言论四处传播,从此味精背上了“有害健康”这口锅,而人一旦形成了这种认知,就很难去改变,对他们而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因此,大多数人也都不再选择购买味精,加之一系列味精替代品的出现,整个味精市场受到了毁灭性打击,莲花味精必然难挡落寞的命运。

杀死味精的,可能是“看法”,而非“事实”。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21)

另外,由于味精生产属于高能耗、高污染产业,是食品工业中废水排放大户。

从2007年开始,国家就对味精产业从支持转向干预,莲花味精已然成为夕阳产业。

据咨询公司欧睿国际的数据来看,味精的消耗量由2013年的114.6万吨,预计到2022年降至78.9万吨。

因此,纵观莲花味精发展的兴衰历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莲花味精衰退的背后,一半是趋势的必然,一半则是品牌自身的偶然。

从辉煌无比走向昨日黄花,又岂止是莲花味精,曾经的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等等,都是何等的风光,因为自信、因为船大难掉头、或因为害怕失去,错过了裂变或是迭代的机会,而被呼啸而至的时代车轮碾压……

04

在调味品中,有些品类很独特,它们身上不只有餐饮价值,更有情感寄托。

也许你不曾看过莲花味精的广告,甚至都没听过莲花味精,但是这小小的一袋味精,却承载了一代人的记忆。

我们自小吃了无数顿母亲做的饭菜,对于从小就经历过苦日子的她们来说,她们那一代人需要味精,也需要这口鲜味陪伴。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22)

记得小时候,因为喝一口蔬菜鲜汤,总要扒下一两碗米饭的许多光阴,要是哪一次饭菜里没放味精,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因此,童年时的我,对味精总是充满了好奇。每次没有零食吃时,我就会偷偷跑到厨房里,用手指沾一点味精,然后放嘴里抿一抿,鲜美可口,妙不可言。

说真的我觉得这事儿不怪我馋,作为一个人类,偷吃味精是受追逐鲜味的本能所驱使。

卖味精什么意思 卖不动味精卖商标(23)

后来,不仅在饭菜里,方便面的调料包,辣条、几毛钱的小零食里,都能看到味精的身影。一粒小小的晶体,就能满足我们童年永远旺盛的食欲和挑剔的口味,快乐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如今,人们对于调味品的选择越来越多,而味精也在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

味精的衰落,从某种意义上说,更像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陪伴了一代人的青春,也见证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苦难与复兴,繁荣和富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