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呼吸循环技术是一个无创性的物理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适合各年龄阶段患者,操作简单易行,易于被患者接受,且成本低廉。

ACBT主要包括三个部分:(1)呼吸控制;(2)胸廓扩张运动;(3)用力哈气(Huffing)。该方法操作简单,可以在任何场所、任何体位、任何时间根据需要进行。

1.呼吸控制

呼吸控制是指患者使用自己的节奏平静呼吸,主要在患者的用力呼吸之前进行。在进行平静呼吸时,鼓励患者通过鼻子缓慢吸气和呼气。该呼吸方式有助于缓解呼吸急促、疲劳和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呼吸控制要一直持续到病人感觉已经准备好,再进入循环的其他阶段。

生理机制:以缓慢和放松的方式进行呼吸,减少了呼吸时所做的功,从而减少了氧的需求。

呼吸支持治疗技术(无创性物理治疗)(1)

2.胸廓扩张运动

胸廓扩张运动是指患者经鼻进行缓慢深吸气,在最大深吸气末屏气3秒,然后慢慢呼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可重复3~5次。

生理机制:

①旁路通气:深吸气有助于旁路通气,旁路通气通过屏住呼吸可进一步增强。 细支气管和肺泡之间的通道气流阻力较高,在平静呼吸时,气流很少经过旁路通气。随着吸气量的增加,阻力减小,空气通过这些通道来增加分泌物后面的呼气流量。

②深吸气时,肺容积增高,肺泡之间的牵张力比平静呼吸时高,可能有助于萎陷肺组织的再扩张。这称为肺泡的相互依存作用。

3.用力呼气

用力呼气也称为“Huffing”(如同吹蜡烛一样),主要是把由胸廓扩张运动所募集的粘液移动到口腔,然后通过咳嗽动作把痰液排出体外。刚开始时,要求病人要中等力度吸气,轻到中等力度呼气,延长呼气时间,在呼气开始时打开声门。

对于认知能力较高的患者,要教他们三种不同程度的呼吸。要求病人先用小的,然后是中等的,最后是大的吸气量,来帮助患者把分泌物从外周气道,通过中呼吸道,最后移动到口腔。尽管吸气量不同,呼气力度和时间是相同的。

为了方便教会患者正确打开声门,可以把用于肺功能测试的纸质咬嘴放入患者口中4cm以上进行呼气(如下图所示)。

呼吸支持治疗技术(无创性物理治疗)(2)

生理学机制:用力呼气的基本原理是等压点(equal pressure point ,EPP)理论——在EPP上,支气管内的压力等于支气管周围的压力(气道外)。

在正常呼吸过程中,EPP位于有软骨环保护的气道中,这有助于防止气道塌陷。在用力呼气时,气道外的压力保持相对恒定,而气道内的压力由外周气道到口腔逐渐下降,导致等压点下游气道压缩。

对于每天都有大量痰液需要清理的患者,通常在每组胸廓扩张运动后都需要用力呼气。而对于痰液比较少的患者,病人可能只需要在每个循环结束时用力呼气。然后重复进行这样的循环,直到分泌物清除干净,或者患者感觉需要休息了。

文/康复中心 陈子嫣

北京小汤山医院

医保号:14110019

电话:010-61781818

呼吸支持治疗技术(无创性物理治疗)(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