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一的学生

因为家长、老师对她唯一的评价是分数

所以

她对老师的评判也变得简单而唯一

她觉得

一个能帮助她提高分数的老师

就是好老师

我的老师突然对我冷漠了(我的老师很温柔)(1)

一位老师的来信

近日,我布置了一篇作文——《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学生大都写小学老师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其中,一个女生开篇写道:“我的老师很温柔,但我不喜欢。我不喜欢温柔的老师。”看到这里,我好纳闷,因为从教20年,我一直想树立温柔的形象,以期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境界。

带着心微凉的感觉,我读第二段:“有一次单元测试,我考了40多分,全班倒数第五,回家被爷爷打得‘屁股开花’。到了学校,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温柔地对我说:‘加油,加油!’我听后,内心崩溃无比。”

读到此,我的内心也崩溃了,找不到北了。学生考差的场景是我十分熟悉的,“加油”这样的话语也是我们当老师的经常说的,给学生的内心造成如此感受却是我从未想到的。

读完全文,我总算摸到点眉目。女生只是用这个温柔的老师来衬托另一位严厉的老师。她说,三年级时换了一位非常严格的数学老师,一来就来了一个下马威:考试不及格的同学,考了多少分,就在操场跑多少圈。这一吓,果然有奇效,她的数学成绩由40多分升到70多分。

老师的一个威胁,八九岁的孩子自然会产生恐惧情绪,因而态度变得认真起来。认真的结果就是分数的提高。“严师出高徒”,说的就是这样的情形吧。这样,学生要感谢一位严厉老师,这是能够理解的。

只是,这份理解的背后,挺立着多么令人悲哀的文化环境呀!一个初一的学生,十二三岁的孩子,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因为家长、老师对她唯一的评价是分数,所以,她对老师的评判也变得简单而唯一。一个能帮助她提高分数的老师就是一个好老师。

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由自己的分数决定,这难道不应该值得一个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是整个社会深深反思吗?

分析一下女生内心崩溃的原因,是情有可原的。考差了,再加上爷爷的一顿打,心自然沉到水底,难受极了。在学生如此难受的状况下,作为老师首先应该倾听学生的心声,知道她的痛苦后再安慰她。等她能够平复心情后再帮助她分析自己的学习状态,找到考差的原因,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而老师在完全不了解情况的状态下,就一句空洞的干瘪的“加油”,想凭此鼓励学生,恐怕只能是一厢情愿。

所谓“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需要用温柔的力量和善良的品质,对禁锢了一个冬的心田,或滋润、或疏导,让小苗感到温暖,方是教育的至上之境,就像莎莉文老师用布娃娃唤醒了海伦的同情心,用水唤起了海伦对万事万物的关注。而用招牌式的微笑与套话式的鼓励作为教育的手段,无非只是树立一个温柔的表象,却难以抵达教育的实质

也许,我的学生说的“老师,我不喜欢你的温柔”是发自内心的话语。而我,作为一名教师,的确是应该正视一下“温柔”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了。

内江市威远县镇西中学

杨红英

我的老师突然对我冷漠了(我的老师很温柔)(2)

这位一线教师的观察与思考可谓细致入微。

当老师,尤其是班主任,需要付出很多心思去关心、帮助、教育、引导学生,除了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向他们表示老师的爱,还要将学生的问题当成研究的课题去思考,真实、诚恳地与学生交往,真正走进学生心里。

与此同时,文中反映出的一些问题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这位初一学生觉得:

听闻此言,小编的感受是:孩子还小,说的都是大实话。

在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这个学生对老师的评判由自己的分数决定。

其实,何止如此呢!家长对老师的评价、社会对老师的评价何尝不是由分数主导的呢?

比如,小编认识一位班主任老师,原本上课平平,但某一年高考,他的班上杀出一匹黑马,一位平时在班里都只能算成绩中上的学生成了整个区的文科第一名。从此,媒体采访、家长咨询、教学心得恳谈邀约不断。不出几年,这位老师就做上了教务主任、副校长。

是的,分数不光能改变孩子的命运,还能改变老师的命运。

学生考上名校的百分比率、考取清华北大的人数——这些实打实的硬指标决定了学校的生源、决定了老师的绩效考核,也决定了老师的工作重点和家长的关注重点。

这样的前提下,还能潜心关注孩子个人成长、精神生活的老师已经实属不易了,能感受到老师的苦心,并真心回报以感恩之心的学生和家长更是弥足珍贵。

我的老师突然对我冷漠了(我的老师很温柔)(3)

这位老师反思:

招牌式的微笑与套话式的鼓励

难以抵达教育的实质

招牌式微笑与套话式鼓励的确值得反思,但与此同时,小编也想替这位老师说说话。

一个班少则二三十个学生,多则五六十个,学生不听话,违反纪律,怎么办呢?管好一个班级,是需要老师有控场能力的。而“春风化雨”有时不仅收效甚微,还难免被熊学生看轻。

要知道,家里好几个大人管一个孩子,有时都束手无策呢。

前不久,朋友圈一位爸爸把儿子的手机砸了,因为沉迷玩手机这件事,妈妈千叮万嘱、说服教育了好几个月,毫无效果,甚至连孩子的手机都收不回来。爸爸忍无可忍砸了手机,儿子才安分了。朋友圈里,好多家长给这位爸爸点赞,觉得砸得好,教育孩子不能总来软的,必要时是需要硬一硬的!

这事要是换成老师呢?

前些日子,一位老师在教师群里吐槽,说有个学生迟到了,他在教室门口问明原因后,就让学生回到座位上去,结果,这个学生非常不满,和他“对视”了好几秒。

这位老师觉得自己不被尊重,想教训两句,又不敢,只能咬碎牙自己吞。他感慨,老师只能当到这个份儿上?

群里的老师们感同身受,安慰他:忍了吧,万一你伤害到他的幼小心灵,你能承担得起吗?小心家长把你告到教育局去!

那时刚出了“湖南弑师案”不久,一位老师直接劝他:想开些吧!学生没有跳起来捅你几刀,已经够给你面子了!

是的。有时,你勤勤恳恳教一辈子书,也就是个小老师而已,但是惩罚一下学生,可能一下子就红透半边天了!

老师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养家糊口,一日三餐,当他们没有精力和财力来承担这些风险时,出于免责和自身安全的考虑,只能让按耐住躁动不已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变得越来越“佛系”,选择“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学生不写作业,不听讲,老师好言相劝。如果还不听?那就随他去吧!

对比之下,招牌式的微笑与套话式的鼓励,比起那些“敷衍式的善意”,已经很道德了。

我的老师突然对我冷漠了(我的老师很温柔)(4)

不打学生的未必就是好老师

打学生的也未必就是坏老师

文章写到这里,小编又想起了前几天刷爆朋友圈的一篇文章:那些不敢揍学生的老师。

作者开头就讲到:小学同学聊天,最津津乐道的是当年的挨揍经历。

后来,有同学把当年的打人者——班主任X老师拉进了群。

然后就尴尬啦!大家开始轮番控诉——

老师,你还记得我吗?就是那个钻你床底下偷篮球,被你一脚踹翻的张五毛;

老师,还记得我吗?就是那个把墨汁泼到作业本上,被你一耳光扇出鼻血的王小二;

老师,还有我呢,就是那个晚上出去偷西瓜,被你勒令一口气吃下两个西瓜的李老三;

……

这样的消息在群里此起彼伏,X老师在群里不断道歉。

对不起,老师当年太年轻!

对不起,老师当年下手有点重。

对不起,老师让你们受委屈了!

……

几天之后,同学们组织了一次聚会,饭桌上,大家纷纷向老师敬酒,说到动情之处,潸然泪下。

没有人介意老师当年的暴力,只有对老师的爱戴和感激。

在作者眼里,揍人只是X老师的兼职,爱才是他的正职。他记住的不只是挨揍,还有老师巴掌下,那深深的爱。

一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不在于他是否温柔,也不在于他是否对学生动过粗,而在于他是否心中有爱。

不打学生的未必就是好老师,打学生的也未必就是坏老师。

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老祖宗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的老师突然对我冷漠了(我的老师很温柔)(5)

图丨网络

编辑丨向颖

川教之声

公众号

我的老师突然对我冷漠了(我的老师很温柔)(6)

教育导报

公众号

我的老师突然对我冷漠了(我的老师很温柔)(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