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有一对与众不同的大耳朵,一副善良谦和的模样。他的敌人会骂他“大耳贼”,并对这个大耳朵家伙的表里不一深恶痛绝。

笔者认为,刘备还是有些野心的,否则,也不会给自己的养子和亲儿子取名“封禅”,可见,他心里对皇权还是十分渴望的。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刘备“封禅”二子中的养子刘封。

刘备一生最恨谁(刘备有两个儿子)(1)

诸位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因为,小说中这位皇子虽然随着刘备南征北战,但是,并没做出什么功绩,后来,还因为对关羽的见死不救而受刘备怪罪,落得被养父杀死的下场。

按罗贯中的描述,刘封凄惨收场完全活该,他算得上是间接导致关羽死亡的凶手,刘备大义灭亲,完全是出于为兄弟报仇的心态,如此儿子不要也罢。

在正史中,刘备占据荆州的时候年纪已经很大了,四十岁没有儿子在当时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无奈之下,刘备只能收养一个孩子,于是,刘封脱颖而出,有幸成为刘备的养子。据记载: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郡刘姓人家的外甥。刘备投靠荆州刺史刘表后,暂时安居于荆州,因为,当时刘备未有子嗣,于是,收刘封为养子。

刘封跟着父亲连年征战,与小说不同的是,刘封在二十岁的时候已身经百战,并展现了自己出众的军事才能,表现十分优秀,还被刘备封为中郎将。刘封深受父亲器重,在后来的多场战役中都处于指挥位置,刘封本人也未辜负刘备的厚望,打了不少漂亮的胜仗。

刘备一生最恨谁(刘备有两个儿子)(2)

建安二十三年,刘封跟随刘备北攻汉中,曹操率领大军来援,刘备栖于山头,派刘封向曹操挑战,曹操大骂说:“卖鞋的小子,只会叫你的假儿子来挡你家太公么!等我叫我家长黄胡子的真儿子来打你。”于是派人召曹彰来与刘封对敌,但曹彰未到,曹操已经撤军。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彻底占领汉中全境,另外又派遣宜都太守孟达率军攻占了房陵郡。其后孟达又挥军进攻上庸郡,刘备暗地里担心孟达难以独力取胜,于是遣刘封从汉中顺沔水南下去统领孟达的军队,刘封率军与孟达上庸合兵一处后成功地逼降了上庸太守申耽。占领上庸后,刘封迁为副军将军。

刘备一生最恨谁(刘备有两个儿子)(3)

后来,关羽进攻襄阳,几次派人来刘封处借兵,刘封找了个理由推脱了。后来,关羽兵败身亡,刘备自此对这个养子非常怨恨。紧接着,刘封跟蜀将孟达又闹了些矛盾,于是,刘备对刘封更加不满,但是,还没到想杀他的地步。

这个时候,诸葛亮的一席话起了决定性作用,他对刘备说:刘封不死,后患不绝。这才让刘备下定了决心,处死这个养子。

刘备一生最恨谁(刘备有两个儿子)(4)

按理说,孔明跟刘封两个人并无瓜葛,之所以诸葛亮出主意杀掉刘封,全都是因为刘备皇权的继承问题。刘备在收了养子之后又有了亲生儿子刘禅,自然而然的希望自己的亲生骨肉继承皇权,孔明也希望能够辅佐刘禅,毕竟刘禅继位才是正统。

可刘禅继位,刘封根本不会服气,虽说,自己并非刘备骨肉,但是,这些年跟着养父四处作战,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刘封这些年在蜀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倘若刘禅继位后刘封有篡位之心,刘禅根本没法反抗。

正因如此,诸葛亮觉得若要蜀地安宁,刘封必须死。

刘备一生最恨谁(刘备有两个儿子)(5)

劳苦功高的刘封,就这样稀里糊涂的死了。史籍记载,刘封被赐死后,刘备大哭了一场,虽说,其中有作秀的成分,但是,养子为蜀国奋斗了这么多年,因为莫须有的罪名莫名其妙的死掉了,实在太过残忍。

刘皇叔和孔明在民间的形象,始终处于正义一方,所以,后世小说作者们认为:倘若按照史实表述刘封之死,定会使刘备和诸葛亮的声名受损,索性修改其中细节,让故事更容易让大众接受。

这个改动的关键部分就是关羽借兵,之前我们说过,关羽借兵的时候刘封只是找借口推脱了一番,可到了元朝文学作品里,就成了关羽陷入重围,刘封非但没有伸出援手,还命人拦截了关羽发往其他地方的求救信。

刘备一生最恨谁(刘备有两个儿子)(6)

在民间野史中,刘封阻隔关羽求救的故事更加详细,说他,派人杀掉了十三个关羽派出的信使,关羽败走麦城后,诸葛亮设计称刘备要让刘封继位,把刘封骗来处死。

罗贯中的版本大部分沿用了老百姓们的思路,关羽在麦城兵败被大写特写,刘封冷漠的嘴脸也展露无余,冷眼旁观终至关羽惨死。但是,罗贯中仍按正史写了句诸葛亮劝谏刘备的话:

“您的这个养子性格太过刚强,倘若今天不将其除而后快,今后必定祸及刘姓子孙。倘若您眼光足够长远,杀掉他有什么可惜的呢?您是要成大事的人,怎能念及儿女私情呢?”

刘备一生最恨谁(刘备有两个儿子)(7)

罗贯中先生写这句话,可能是为了突出孔明先生目光长远,想到了刘姓的皇权继承问题,可如此这般,刚好写出了刘备诸葛亮二人“不可告人”的“长远目光”,将他们变得十分小气。

所以,后世作者在修订《三国》的时候,把这句话删了个一干二净,从这之后,刘封死得“名正言顺”,而其中隐含的真相,也随着被删掉的这句话被隐藏起来了。  

参考资料:

『《三国志·刘封传》、《三国演义》、《晋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