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成语破釜沉舟背后的历史故事)(1)

蒲松龄写过一幅著名的对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成语“破釜沉舟”,什么意思,典故出自哪里?

破釜沉舟,“釜”,饭锅,“舟”,船。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纷纷举行起义,反抗秦朝的暴虐统治。

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又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人围困。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鹿南数里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土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宋义引兵至安阳(今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对此项羽十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鹿,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里外夹击,一定能够打败秦军。”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他又对项羽说:“上阵跟敌人交锋,我比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里出个计策,你就比不上我了。”项羽说:“现在军营里没有粮食,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士,哪里像个大将的样子。”

第二天,项羽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士说:“宋义背叛大王(指楚怀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于是将士们则拥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项羽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鹿之围。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舟)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士以一当十,杀伐声惊天动地。经过九次激烈战斗终于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杀死了秦将苏角,秦将涉间举火自焚,其他的秦军将士有被杀的,也有逃走的,围困巨鹿的秦军就这样瓦解了。

楚军的骁勇善战大大提高了项羽的声威。以至战胜后,项羽于辕门接见各路诸侯时,各诸侯皆不敢正眼看项羽。

八个月后,项羽迫使率领二十万秦军的章邯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

项羽北上救赵、俘虏王离、迫降章邯的同时,刘邦趁秦军主力被牵制在河北,乘虚自率一军向西进发,首先进入关中。于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突破武关,十月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巨鹿之战也成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破釜沉舟体现的是一种不给自己留退路,下决心一干到底的精神。让自己全无退路,只能选择前进,这样做,能让自己发挥最大的潜能去实现目标。

成语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成语破釜沉舟背后的历史故事)(2)

和破釜沉舟类似的成语就是背水一战。背水一战,意思是背后临近河水摆阵;后来指处于绝境之中,为求出路而决一死战。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楚汉相争的时候,刘邦命手下大将韩信领兵攻打赵国。赵王带了二十万大军在太行山的井陉关迎击。当时,韩信只带了一万二千人马。为了打败赵军,他将一万人驻扎在河边列了一个背水阵。另外派两千轻骑潜伏在赵军军营周围。交战后,赵营二十万大军向河边的一万汉军杀来。汉军面临大敌,后无退路,只能拼死奋战。这时潜伏的那两千士兵乘虚攻进赵营。赵军遭到前后夹击,很快被韩信打败。 战后有人问韩信:“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将军为何明知故犯?”韩信笑着说:“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也是兵书上有记载的呀。”

不管是破釜沉舟还是背水一战,都是把自己先处于绝境,然后激发将士们的勇气,以一当十,勇敢杀敌去取得胜利。当然这是有条件的,要判断双方兵力的部署,双方将帅谋略的高下,激发将士发出能量的大小等等。否则的话,将会使自己处于绝地,不但不能后生,反而会更加被动。

成语破釜沉舟讲的是谁的故事(成语破釜沉舟背后的历史故事)(3)

失街亭就是马谡生搬硬套“置之死地而后生”导致的失败。

诸葛亮攻祁山时,任命自己十分赏识的参军马谡领导诸军,于军事重地街亭防御曹魏将领张郃的进攻。马谡在街亭违反诸葛亮节度,举措烦扰,更加舍弃水源,选择登上南山据守而非占据山下的城镇;禆将军王平曾多番规劝,但马谡都不接纳。马谡认为魏军来进攻,把山包围,把蜀军置于死地,蜀军就会以一当十勇敢地杀下山来。张郃到后,包围山上的蜀军,又断绝山上蜀军的水源。蜀军缺乏水喝,再加上魏军兵士众多,内心早已恐惧。张郃率军进攻,蜀军士卒四散,溃不成军。张郃大破蜀军,马谡失掉街亭。街亭之战失败,使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功败垂成。

通过学习成语,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可以知古鉴今,学史明智,拓展我们的思维,指导我们更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