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为什么不接赵姨娘(赵姨娘虽然浅薄愚蠢)(1)

同是贾府的小姐,二姑娘迎春和三姑娘探春相差得真是太远了。

且不说探春发起诗社、掌管家务,让贾府上下人等无不赞赏敬服;也不说南安太妃来贾府要见姑娘们的时候,贾母只让探春代表出来;就说在自己的地盘上,探春一句话,手下无人敢违抗,而迎春呢?她连自己的仆人们都管不住——奶妈敢将她的累金凤偷出去卖了还赌债,奶妈的儿媳竟然还当面抱怨迎春,和绣桔、司棋吵得不可开交,最终还是三姑娘探春出面,将之弹压下去。这时候,迎春的能力、地位与探春相比,已经是天差地别了。

可是,她们原本的起点是一样的,若仔细比较起来,迎春可能还更好一些。

迎春和探春都是庶出,迎春是大老爷贾赦的长女,探春是二老爷贾政的次女(长女是元春)。迎春比探春大一两岁,按理说,在贾府大小姐元春入宫离开后,迎春居长,理应处处占先,更受重视的。迎春同样生得端庄美丽,诗书虽然一般,但下得一手好棋,也是一个美好淑女。并且迎春的母亲比探春的母亲赵姨娘好多了,用邢夫人的话说是,当初那是“比赵姨娘强十倍”,看起来迎春的生母应该也是温柔可亲、大方得体的女子,在贾府中远比赵姨娘更受尊重,更有地位尊严。那时候迎春母亲看着浅薄粗俗的赵姨娘,一定会充满了不屑和鄙夷,而赵姨娘面对处处强过自己的迎春母亲,也会心怀嫉妒吧?

探春为什么不接赵姨娘(赵姨娘虽然浅薄愚蠢)(2)

时光辗转,十几年过去了,迎春母亲去世了,赵姨娘还活着,依旧是那么张牙舞爪,虽然屡战屡败,处处惹人笑话,却也依旧生气勃勃。她们的女儿也都长大了,虽然都是自幼来到贾母身边,在贾母的亲自教养中长大,然而还是有一些来自母亲的性格被顽强地遗传了下来,她们长成了不同的模样。

迎春遗传了母亲的温柔驯良,在礼教规范的浸润熏陶下,更加安静沉默,事事不争,对所有人都大度包容。然而生活在大家族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良善的,更多人摆脱不了人性的弱点,你弱他便强,你退缩他便得寸进尺。所以,正是在温柔不争、随遇而安的态度下,迎春开始逐渐被边缘化,没人考虑她的需求——因为怠慢了她,也不会受到责备;没人在意她的感受——因为忽略了她,她也不会生气……然后越来越多人开始轻视她,甚至欺负她。文章写道这里,我忍不住猜想,迎春母亲为什么会早早去世?谁知不是因为处处隐忍不争,心中积蓄了太多的委屈压抑,最终抑郁而终了呢?

相比之下,赵姨娘固然粗陋愚蠢,但她遗传给探春了争强好胜的性格,言传身受地教会了探春一种本领,那就是事事都积极争取,有条件要努力,没条件也绝不放弃,哪怕被人嘲笑被人鄙夷,也从不退缩。

探春为什么不接赵姨娘(赵姨娘虽然浅薄愚蠢)(3)

探春虽然竭力想摆脱赵姨娘对自己的影响,坚决不承认她是自己的母亲,可不知不觉间,她还是继承、学会了赵姨娘的这种人生态度,时时处处努力为自己争取更好的人生待遇:她时常跟府内最受重视的宝玉、黛玉、宝钗在一起,积极向王夫人靠拢,对有意欺瞒她的下人更是毫不客气,最终掌管家务,一路走来虽然辛苦,却也是无往不胜。

迎春处处“不争”,所以在贾府越来越没有存在感;遇到困境她只能忍耐,可忍耐救不了她,最终早早就被孙绍祖折磨而死;探春处处去“争”,于是成为了一朵“带刺的玫瑰”,活得恣意蓬勃,上至贾母王王夫人,下到丫鬟仆妇,谁都不敢小看她,更不敢哄骗她,更别说欺负她了——抄检大观园时,探春激烈反抗,连王熙凤都得忍耐她、迁就她。所以她才能走到南安太妃的面前,展现她的优秀。这样的女孩,无论如何,她的婚姻未来自会比迎春更加开阔美好。假想一下,如果嫁给孙绍祖的不是迎春而是探春,这个处处力争上游、且在奋力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智慧、历练了能力手腕的姑娘,才不会被孙绍祖折磨而死呢,极有可能,她会把孙绍祖成功收服。

虽说是“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努力争取的人却会遇到更多风景,收获更多的身心成长。就算人生遇到意外,也会柳暗花明,无往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