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代中期,中国军队开始寻找新的轻武器,来代替一直使用的各式苏式枪支,包括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突击步枪)和56式轻机枪。

最后的结果是自行研制的63式步枪,首次用于1968年。它综合了SKS(西蒙诺夫步枪)和AK-47的特点。然而,63式步枪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精准性,中国对其并不满意。

到1979年对越反击战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与越军作战中发现自身战斗力存在明显不足。当时的解放军大部分采用的武器装备仍然是56式半自动步枪。仅军官、非战斗军人和特别部队才装备了56式冲锋枪。而对比之下,越军几乎全部配备了先进的AK式轻型武器。

于是,中国继续寻求替代枪族,指派小型武器设计专家王志军研发一种性能更为可靠的步兵用枪支和轻机枪。

81式全自动步枪介绍(81式自动步枪成长记)(1)

中国希望新式步枪可以有更长的服役期,于是利用现有的AK系列和SKS枪族的工具,以便加快生产,提高可靠性和准确性,使其达到AK枪族的水平。最后,军方研制出了新的81式自动步枪,它采用短行程活塞导气式自动系统、转栓式样。这款自动步枪的口径为7.62*39毫米,弹匣容量为20-30发子弹。

81式枪族一开始采用木制枪托,但后来更换为类似56式步枪的可折叠枪托。81式自动步枪在试射中战胜了对比武器,于是,中国在1982年开始用它来装备部队。部分81式的早期枪型在中越自卫反击战后期加入了战场。自1986年开始,81式枪族全面投产。

81式轻机枪主要特点是,配有较重型的枪管、双脚架、增加了一个手持柄、固定式枪托,它的外形类似苏制RPD轻机枪,其设计目的是:完成类似苏制RPK(卡拉什尼科夫轻机枪)的武器性能、并通过关闭式枪栓控制开火。而81式轻机枪既可以配标准的81式步枪的弹匣,又可以使用大容量的75发弹鼓弹匣。

81式枪族在后期对后坐力特性、射击精准性和可控性又进行了改进,相比类似于AK族的56式更为优越。81式枪族还抛弃了AK类步枪粗大的保险/变换柄,代之以小巧的变换柄,位于枪身的左侧。81式步枪还配有可拆卸的(而非一体化)刺刀,此外,它还能发射枪榴弹。

81式自动步枪在黑龙江省的兵工厂投产,云南省的兵工厂则负责生产81式轻机枪。曼谷的武器工厂在2008年也通过专利许可开始生产81式的一个版本,命名为BD-08。此外,81式枪族还在斯里兰卡军队和巴基斯坦的一部分部队中服役。

今天,81式自动步枪仍装备着中国军队,但大部分已经被更先进的无枪托步枪如QBZ-95,以及QBZ-03式自动步枪所取代,后者是一种现代化的传统式样自动步枪,采用了从81式枪族衍生而来的结构。

(翻译:于馥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