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把头】,乍听到这稀奇古怪的名字,你肯定跟我一样,一脸蒙圈,既不知此为何物,也想象不出它的样子。

第一次听到【刷把头】一词儿,是在我兴义籍同事的嘴里。有次去他老家出差,回来后他问我有没有去吃他们兴义鼎鼎有名的风味小吃——刷把头?这时我才知道,这世上竟然会有食物叫这么怪的名字。

名字怪的食物通常会给人一种"难以下咽"的直觉,所以我好奇地问同事:这东西好吃吗?

同事的回答很让人出乎意料:怎么说呢,有人喜欢有人讨厌,看个人口味,像我就不喜欢,里面笋丁的气味总让我想起臭烘烘的螺蛳粉。

我惊讶,说:你自己都不喜欢,为什么还要推荐我吃?

同事朝我翻了个白眼:这可是中国名小吃,清朝同治年间就有了,兴义那家刷把头老店传到今天已经是第六代了,就冲这历史、这文化,再难吃也得尝一尝啊!

有道理!中国地大物博,好些个闻名天下的小吃并不都是美味,它们具备更多的反而是风味。

虽然没吃过【刷把头】,但【刷把菌】我倒是经常见。

贵州山多林深,春秋两季多下几场雨,各种菌菇便从林间朽叶中冒了出来,刷把菌就是其中比较常见又长得极具个性的一种。一簇簇丝丝缕缕,像刷子也像珊瑚,色彩颇多,粉白橙黄养眼得紧,是个让人过目不忘的菌类,贵州人喜欢用它炒青椒或者炖鸡汤,鲜美异常。

在界首有什么值得推荐的美食(行走人间的吃货02:擦肩错过的刷把头)(1)

如此相像的名字,让我自动将两者串连了起来,以为刷把头是以刷把菌为原料做出来的包饺糕饼之类,直到我在兴义景区餐馆里第一次遇见它,才发现这东西长得很像……烧麦。

景区餐馆的菜单上,刷把头作为重点推荐美食被标在最醒目的位置,10元一笼,一笼五只。对连老冰棍都要卖4元一根的景区而言,这个价钱着实不贵,让好奇已久的我毫不犹豫点了一笼。

很快,胖得浑身只剩肥肉的餐馆老板将热气腾腾的笼屉端了上来,五只刷把头冒着白烟蹲坐其中,薄面皮包裹着莹润的糯米,酱油腌制过的肉丁和香菇丁夹杂在米粒中,轻咬一口……这他娘的不就是烧麦吗,刷毛的把头?

我又纳闷又郁闷,对老谢说:这明明就是烧麦,为什么要叫刷把头呢?

旁边偶然经过的本地人听见后插了句嘴:你吃的这个本来就不是刷把头,你们被店主忽悠了,想吃正宗刷把头只能去市里,景区餐馆是做不出来的。

我愣怔了一下,旋即回过味儿来。也是,全国的景区餐馆不是贵就是假,忽悠人的本事从来没让游客失望过,售卖的食物怎会跟"正宗"二字沾上边,走南闯北这么多年,竟把这茬儿给忘了?

我一边吃着冒牌刷把头,一边用手机查询正宗刷把头,详细了解后才发现这东西跟刷把菌一点关系都没有,之所以叫刷把头,是因为它也长得像竹刷把。

正宗刷把头无论是制作方法还是食用方式,都挺特别,要把店家秘制的调料水灌进去吃,还要搭配着喝两口清汤,有点意思。倘若遇到真货,确实应该来上一份。

在界首有什么值得推荐的美食(行走人间的吃货02:擦肩错过的刷把头)(2)

塞了一肚子假刷把头的我在回家之后,仍然带着一些擦身错过的失落,脚都踏上了兴义地界,居然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去市区吃个正宗货,实在遗憾。

擦身错过的除了【刷把头】外,还有另一样兴义百年名小吃——【鸡肉汤圆】,这个以鸡丝为馅儿,配料复杂,味道糯滑鲜美的咸口汤圆。

对某些人而言,以肉糜为馅儿的咸口汤圆简直是个可怕的存在,多看两眼都会全身过敏,比如老谢。但对我而言,那咸鲜可口的鲜肉汤圆简直就是我的梦中情人,是骨子里透出的喜欢。

我爹在世时,每年元宵节都会包芝麻、鲜肉咸甜两种汤圆,鲜肉汤圆通常比芝麻汤圆大一圈,带着一个弯弯的小尾巴,一咬开油滋滋的汤汁儿顺嘴流,好吃极了,我经常是端着瓷碗守在锅边,等鲜肉汤圆出锅。

在界首有什么值得推荐的美食(行走人间的吃货02:擦肩错过的刷把头)(3)

我是回家之后才知道兴义还有这么阵容豪华的鸡肉汤圆,悔恨的泪水打湿了前胸,早知道我爬也要爬到汤圆店里吃个一醉方休,不,吃个大脑休克。

不过没关系,我把这两道小吃都画了下来,并收进我的美食笔记,它们将成为我二次前往兴义的超级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