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见了一些现象,慢慢地发现奇怪的东东,说归说,做归做,尤其在一些比较大的事件后,好让人挠头啊。~~~题记

拿不出全部的热情了(看不见的力量太多了)(1)

这个话题不轻松,也许只会聊这么一回,只想浅浅地聊一下,毕竟每个人怎么活纯属他自己的事,可是,你要说一个人能完全活自己,那我就觉得有些偏面了,比如现在有个说法: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一类人其实古已有之,只是没这么说而已,他们认为一切所得与他人无关,一切评判都是嫉妒所致,至于同情,不是没有,是极少情况下才可见。好了,题外的啰嗦就到此吧。

话风转过,选几件大事说一下,估计不少人会对我所谓的大事嗤之以鼻,那也要说,比如芯片、发动机、轮胎、中芯、华为,一是核心技术,一是相关企业,在大国没有制裁之前,一切挺好,一旦开始制裁,突然发现了严重不足,于是才有了政策的大力再支持。如果从一八四零年算起,跟异域文化打交道也有快两百年了,这并未算上汉唐宋元明的交流经验,为啥还会如此大意呢?

先进与落后,技术落后要挨欺,如果思想落后呢?学习,然后有了民族企业家,然后开始出现了精英的分化,停!回到去年疫情后,出现了一段被迫的梳理期,人们开始反思,大到邦国,小到家人,再加上70周年的国庆阅兵和几部电影的影响,人们的民族情绪普遍高涨,本以为可以有很大的产业革命出现,然而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看到所期,但愿是眼界所限吧。

朋友圈里是否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休闲一下在某咖啡店,买个某包某表说一下生活的提高,品质和品牌的关联是如此的紧密。虽然有数据表明90后和00后对国产情有独钟,并说明这和生长环境关系很大,但是映像中没有看到朋友圈晒,有的是发国货为了卖,卖了后赚钱买外牌。解释一下题记,很多人说的和做的有差距,这样的选择无可厚非,活着很重要,活好似乎更重要的感觉。

又到了企业出年报的时间了,手机前五少了一位国产牌子,某果的销量一下增了很多。某音被制裁前后的变化,不知各位有何发现?几年来网上评论的暗流有无明朗化,相信各位自有所判。当传统的力量从人们的内心深处悄悄发力的时候,当传统元素开始在国门外引人点赞的时候,我想,对我和大家来说,坦然地用国货来展示品质生活才是真兴起。算是新旧之年此类话题的一次闲言吧。

拿不出全部的热情了(看不见的力量太多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