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水真能退烧吗(售价高达336元的天价)(1)

关于“两瓶水售336元,医生被疑吃回扣”事件中,涉事医生的回应和科技日报的洗地,可以说都非常“勇敢”。

两瓶水卖336元医生被疑吃回扣,医生回应:水为电解质溶液,可降低术后风险

电解质水真能退烧吗(售价高达336元的天价)(2)

媒体报道,2022年6月12日,陕西西安的陈先生拿着医生处方在药店购买了两瓶单价为168元的电解质水,没想到两瓶普通的水价格如此高昂便质疑医生吃回扣。主治医生王医生表示,治疗过程都是按照临床的规范指南,推荐的药品是补充术后生理需要的电解质溶液,医院内没有但治疗效果很好,可大大降低术后风险,患者及家属要端正态度。

涉事医生的回应包括三个半关键词:“药品”、“临床规范指南”、“疗效很好”,和“端正态度”。

电解质水真能退烧吗(售价高达336元的天价)(3)

2022年6月18日,科技日报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两瓶“电解质水”卖336元,家属质疑医生拿回扣!怎么回事?】的洗地文章,文章首先“澄清”说,陈先生购买的这两瓶水并非“电解质水”,而是“特殊医学用途电解质配方食品”;并出示了几款“特殊医学用途电解质配方食品”的标价来说明这类食品都是“天价”。

电解质水真能退烧吗(售价高达336元的天价)(4)

然后,记者采访了航空总医院住院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负责人陈群副主任药师(这位的确是专业对口的专家,而不是“砖家”)。

这位专家表示,“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不能用医用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水等液体代替

至于这类“食品”为什么卖天价,这位专家解释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生产厂家少;二是由于这类产品有严格的配方,需要特殊工艺,因而生产成本高,售价就要高很多。”

但是,这位专家在介绍医用电解质溶液时却又说,“这种注射用的电解质溶液对浓度、渗透压、pH值、颜色、无菌状态有着严格要求,但价格较便宜,一般仅售价几元钱。”

意思无疑是说,医用电解质溶液配方和工艺都远高于“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但就是不值钱,1瓶才几块钱。

画外音,似乎,应该,大概是……你懂得的。

现在问题来了:

是药品还是食品?

涉事医生的回应重点强调了“推荐的药品疗效很好”;

而科技日报和专家则强调说,那不是药品,而是特殊的医用食品,是药物(医用电解质溶液)所不能替代的。

显而易见,涉事医生有意将食品说成了疗效很好的药品。

使用真的遵循了临床规范指南?

电解质水真能退烧吗(售价高达336元的天价)(5)

国家有关“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规范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临床应用规范》。

按照这份规范,“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分为全营养配方食品,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和非全营养配方食品。

新闻中涉及的“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属于第三种,即可满足电解质补充这一部分营养需求的配方食品。

电解质水真能退烧吗(售价高达336元的天价)(6)

规范临床应用适应症主要包括满足营养状况受损,和满足营养摄入不足两种情况。

新闻中涉及的这种食品是用于患者手术后,属于“满足营养摄入不足”。

规范中供术后“满足营养摄入不足”的具体适应证要求是“摄入低于或预计低于推荐摄入量60%≥5天”。

也就是说,在手术后进食受限超过5天的患者应用这种食品来补充电解质才符合规范。

我们不知道新闻中陈先生家的患者接受的是什么手术,手术后进食受限是不是超过5天,但陈先生遵医嘱只买了两瓶容量为400毫升的电解质食品,只能满足1天最多2天的需求,似乎并不满足超过5天的适应证要求。

而在评论中,有的网友现身说法称,自己患阑尾炎手术后也被忽悠在医院外的药店中买了4瓶这种电解质食品,拿回病房就被病友嘲笑“又一个受骗的”。

我们知道,没有严重并发症的阑尾手术后,进食受限一般只有1、2天的时间,显然不满足通过喝电解质食品补充电解质的适应证。

也就是说,涉事医生“治疗过程都是按照临床的规范指南”的说辞也是一种狡辩。

食品、保健品都不能宣称疗效

世界范围内,所有国家都不允许不是药品的食品补充剂或保健品宣称具有治疗效果。

而涉事医生显示故意将食品说成药品,并称“推荐的药品是补充术后生理需要的电解质溶液,医院内没有但治疗效果很好,可大大降低术后风险”,更是罔顾相关法规的谎言。

要宰你,你仅仅把头伸过来是不够的;脖子洗得不够干净,你需要端正态度

至于陈先生有关吃回扣的质疑,涉事医生则称“患者及家属要端正态度”。

这意思似乎是在说,“要宰你,你仅仅把头伸过来是不够的;脖子洗得不够干净,就是态度不好,你需要端正态度”。

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真的不能用医用电解质溶液替代?

根据科技日报文章提供的数据,市场上的特殊医学用途电解质配方食品规格一般为400ml,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12.5g/100mL(其中麦芽糊精、葡萄糖和果糖分别占80%、14%和6%)、钠25mmo/L、钾20mmol/L、镁3mmol/L、磷6mmol/L、氯15mmol/L。

我们知道,麦芽糖是2分子葡萄糖缩合成的二糖,在小肠内经过麦芽糖酶分解成2分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

那么,1瓶400毫升的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除了含有2.4克果糖外,其他47.6克碳水化合物最终被吸收进入血液的都是葡萄糖。

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本质上就是葡萄糖水 电解质水

医学上静脉输液使用的注射液主要的基质是氯化钠和葡萄糖。

最常用的葡萄糖注射液有两种,浓度分别为5%和10%。

一般手术后禁食期间,每天通常输液不少于2500毫升,其中至少半数是葡萄糖注射液。

那么,400毫升这种“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所含的碳水化合物基本上恰好相当于500毫升10%的葡萄糖注射液。

而且,静脉输注还不需要经过胃肠道吸收,可以保证100%地进入到体内。

也就是说,这种“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所补充的碳水化合物,不仅能被医学用葡萄糖注射液完全替代,而且“疗效”更有保障。

至于这种“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所补充的钠钾镁磷氯等电解质,更是毫无任何特殊性可言,医用电解质注射液不仅可以100%替代,而且与葡萄糖注射液一样,可以保障所补充的电解质100%进入体内。

可见,专家所称的“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不能用医用电解质溶液代替,这也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卖天价,因为其配方和工艺都高于药品?

接受采访的专家称,“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之所以卖天价(与几块钱的电解质注射液药品相比),一个原因是这类产品有严格的配方,需要特殊工艺,因而生产成本高。

而连头都没有转过来,接着却又说,“这种注射用的电解质溶液对浓度、渗透压、pH值、颜色、无菌状态有着严格要求,但价格较便宜,一般仅售价几元钱。”

但凡有点常识的人都是知道,药品生产需要严格遵循《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of Medical Products,GMP),这种规范的所有要求比《食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要高出几个数量级。

相对于“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医用电解质注射液生产仅生产环境的无菌要求,原料的绝对高纯,成分和各种理化指标的高度精准,意味着其配方的严格性,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都是前者踩上登云梯都够不着。

这就意味着,医用电解质注射液实际的生产成本远高于“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售价也应该更高才合理。

也就是说,专家所说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有严格的配方,需要特殊工艺,因而生产成本高,售价也就高,不仅是谎言,更是转头就自己打脸。

当然,专家说的也并非全无道理,“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之所以卖天价,最主要原因是它是一种“小众产品”,构成高价最大的成本在于推广营销费用。

从更深层次讲,两种产品质量和用途与价格倒挂的根本原因是,药品价格严格受国家管控;而食品则完全不受此限制,才有更大波动范围的定价空间供营销运作。

而让原本完全没有必要的手术后短时间禁限饮食的患者口服“特殊医学用途的电解质配方食品”,只能是营销的结果,是一种随意扩大适应证的违反规范的行为。

就患者来说,意味着被忽悠花天价买了寂寞——“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