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是《金刚经》最后一个四句偈,《金刚经》有好几个四句偈,所以有人问,佛在《金刚经》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究竟是哪一个?

哪一个都不是!

金刚经中四句偈指什么(金刚经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1)

《金刚经》已经告诉我们,不生法相,应无所住。所以说,如果我们非要认为是经中的哪一个四句偈,就是生了法相。所以说都不是!

禅宗有一句话,“离四句,绝百非”,也就是否定一切的执着。

佛在经中也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做到这样,才能讲四句偈。

这四句偈也在《金刚经》上,也不在《金刚经》上,就是空、有、非空非有、亦空亦有。

金刚经中四句偈指什么(金刚经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2)

佛教里讲的有为法,是和无为法相对的。无为就是涅盘道体,形而上道体。实相般若就是无为法,证到道的那个是无为,如如不动;有为的是形而下万有,有所作为。

当对诸法如实的观察,正确的认知,认识到法的本质,认为诸法无自性,“有不是实有,无不是实无,生不是真生,灭不是真灭”,这即无为法;当对诸法不如实的观察,不正确的认识,仅看到法的表象,认为诸法有自性,“有是实有,无是实无,生是真生,灭是真灭”,这即有为法。

金刚经中四句偈指什么(金刚经中多次提到的受持四句偈)(3)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如梦幻泡影,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不住。当梦幻来的时候,梦幻是真,当梦幻过去了,梦幻是不存在的。只要认识清楚,现在在梦幻中,此心不住,要在梦幻中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应作如是观。

如露亦如电,露水、闪电都很短暂,因缘和合,缘起性空,性空缘起。

应作如是观,这是方法,教你应该这样去认识清楚,然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有人说《金刚经》是说空,其实并没有,是叫你无所住,没叫你空不空。《金刚经》没有说世界是空的,可是它也没有告诉你是有的,空与有都是法相。

不取于相,魔也是佛;著相了,佛也是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