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美是北宋开国名将,他征南汉,讨南唐,抗辽国,可以说是立下了不少的战功。

电视剧《杨家将》中的潘仁美,和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大宋宫词》中的潘伯正,都是以潘美的历史为背景塑造的影视角色。

潘美由于忠心和战功颇得宋太宗的信任,但是他在晚年却战败于辽国,宋太宗还将他贬官了。这又是为何呢?其原因有三点。

杨业与宋太宗的关系(杨业以身殉国是潘美的错吗)(1)

1、辽国强大

我们知道,辽国在宋太祖和宋太宗时期,开始变得强大了,尤其是在萧太后的执政时期,辽国的实力达到了鼎盛。

所以辽国为了夺取更多资源,于是南下入侵北宋。因此北宋就多次抗辽,而宋太宗也为了完成大一统的愿望,总是主动发起对辽国的攻击。

宋辽对峙由此成为了常态。但是辽国此时已很强大,北宋与辽对抗并不能取得胜利,所以后来潘美战败,也不奇怪。

杨业与宋太宗的关系(杨业以身殉国是潘美的错吗)(2)

2、岐沟关战败

岐沟关战败,是北宋军在北伐时出师不利的一战,导致了潘美所率的军队处于被动局面。宋太宗在986年,命曹彬和潘美率军,分路进攻辽国。

开始时,北宋军胜了几次,但是曹彬在岐沟关一战,他被前几次的胜利蒙蔽了,于是他孤军冒进,但是将士疲惫,粮草又缺乏,使得曹彬的部队战败了。

宋太宗不得不下令撤军,而此时潘美率军在燕云十六州,因此宋太宗要潘美撤军时,保护云,朔,寰,应四州的百姓南迁。

杨业与宋太宗的关系(杨业以身殉国是潘美的错吗)(3)

所以这样一来,攻辽的计划就被打乱了,潘美由攻转守了。再加上辽军的强大,因此潘美的部队最后招架不住了。所以万事开头难,曹彬一招不慎,结果连累整个宋军。

3、宋军内部产生分歧

岐沟关一战,宋军战事不利,在撤退时,宋军内部又产生分歧,导致宋军溃败,是潘美被削爵的主要原因。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杨业建议不要和辽军不要正面交战,可以让云州的部队先出发,如果辽军来抵抗,就让朔州的百姓进入石碣谷,然后埋伏一千弓箭手在谷口,骑兵在中路支援,这样就能保全百姓。

杨业与宋太宗的关系(杨业以身殉国是潘美的错吗)(4)

可是王侁(shēn)认为这样是怯战,应该大张旗鼓进军,刘文裕也赞成这个观点。杨业解释道,他不怕死,但是时机不利于宋军,不能贸然进攻。

由于杨业担心将士们误会他,于是最后还是决定进攻陈家谷,潘美和王侁率军在谷口布阵。

不久,王侁认为辽军撤走了,便率军离开了谷口,只剩潘美一人,这使得潘美无法控制局面,潘美只好沿着交河行军。很快传来消息,杨业战败殉国,潘美立即带兵后退。

杨业与宋太宗的关系(杨业以身殉国是潘美的错吗)(5)

宋太宗知道杨业战死,很痛心,宋军溃败也令他非常恼火,于是削了潘美的爵位。宋军内部不团结,将领们的意见不一致,导致了宋军大败,潘美被处罚也是很冤枉。

潘美被罚主要还是宋军内部出了问题,曹彬冒进,王侁不听杨业之言,结果导致宋军由胜势转为了败势。

因此我们看到在领兵打仗的谋略方面,还是杨业更胜一筹,这也就是宋太宗为什么听到杨业殉国后,非常痛心的原因。

杨业与宋太宗的关系(杨业以身殉国是潘美的错吗)(6)

这段历史告诉了我们:做任何事情,需要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盲目自信或者妄自菲薄都不可取。

就像我们现代企业,在制定公司的发展计划时,一定要谨慎,要根据当时的市场情况,结合自身实力,来制定合理的发展计划。同时还要估量所能承受的风险,并判断出有利于公司发展的时机。

杨业的战略战策,同样值得我们现代人借鉴。

参考文献:

《宋史·列传十七》

作者介绍:

肖邦:喜欢中国历史,对历史人物、事件有独到见解。希望通过文字还原历史的真相,揭开历史中鲜为人知的秘密。了解历史,掌握现在,拥有生活的智慧。

图片:来自网络

往期文章链接:

毕士安推荐寇准为相的2条理由,同样适用于现代企业选拔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