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冕出生农家,因为家穷,他白天参加田间劳动,晚上到寺院长明灯下读书,孜孜不倦。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后渡长江,跨淮河,经徐州、济南到达大都,长途跋涉,使他的视野和胸襟大大开扩,使他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

元代王冕的托物言志诗(元代诗歌的高峰)(1)

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很快名声大噪,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元朝的礼部尚书泰不花很喜欢他的画,想推荐他进翰林院,被王冕拒绝了。40岁时,王冕在会稽九里山盖了三间草屋,载了几千树梅花,过起了清贫的生活。他的朋友想推荐他去做府吏,王冕说:“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

王冕画的梅花孤傲倔强,尽显风骨,一次在一幅墨梅上他写道:“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后用“凡桃俗李”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儒林外史》中记载了一则《王冕画荷》的故事。身为一名放牛娃,他锲而不舍,由画荷开始,最终成为一代画家。这样的故事,确实能够激励许多人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而历史中的王冕,与小说中的王冕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他不仅画技高超,而且也是著名的诗人。只是,他最擅长的,不是画荷,而是画梅,因而被称为“梅花屋主”。这一切,都是值得后人称赞的,然而,最让后人钦佩的,却还是他那高尚的品德。这一点,在他的代表作《墨梅》一诗中,表露无遗。“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是何等的清高,何等的孤傲,何等的洒脱!他并不是说说而已,历史记载,当有人推荐他入朝为官时,王冕笑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

这一份清高,或许存在着历史的因素,不过,他那一份“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崇高气节,却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当今社会,一些人为了或大或小的私利,或阿谀奉承,或蝇营狗苟,或趋炎附势,置人格与尊严于不顾,卖身求荣,甚至是卖国求荣,与王冕的气节相比,相差何啻霄壤?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都应该有一份高雅的精神追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为自己的人生,增添一份亮丽的色彩。

—————————————————

温馨提示:

头条号“春风化雨”持续为你分享有关传统文化思想的精彩内容,点击右下角“订阅”,每天与我们一起共享文化小菜吧。

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微信号“hxwh10(传统文化课堂)”,我在这里等你哦~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严文科、郭海军主编的《穿越传统文化的小记忆》丛书,该书即将出版,分享部分内容,先睹为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