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馅饼,最初的蒙古馅饼以当地的特产荞麦面为皮,牛羊肉为馅,用干烙、上油的方法制成。
蒙古馅饼是科尔沁一种传统的特色美食,在内蒙古通辽市民族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科尔沁蒙古馅饼”被评为“内蒙古名点”,2012年在黄河美食节上获“中国名点”荣誉称号。通辽市餐饮与饭店行业协会于2012年10月24日成功制作出中国最大的“科尔沁蒙古馅饼”,并取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的认证。至此,历经四百余年传承的“科尔沁蒙古馅饼”誉满中华,成为餐饮界的标志性美食。2016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科尔沁蒙古馅饼”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科尔沁蒙古馅饼”面坯选用优质小麦粉,馅心料以科尔沁黄牛肉为主,也有素菜、羊肉或混合馅心,全部为绿色天然有机原料。面坯调制较软后经几十分钟饧面过程,制作成型分为辅以干面和以净油两种手法,两面烙制、两面刷油烙至金黄油亮,达到皮薄透明、质地酥软的品质指标。
“科尔沁蒙古馅饼”是生活在科尔沁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并传承与发展的特色面点食品,拥有浓厚的草原文化底蕴,是科尔沁草原饮食文化中的一张金色的名片。
蒙古馅饼的诞生有800年的历史。相传800多年前,科尔沁始祖哈布图哈萨尔晚年喜爱面食“兀都麻(烧饼)”,后来,王府中的厨师借鉴中原地区葱油饼的制作方法,以小麦面做皮,用牛羊肉为馅,手工压制成饼,两面煎至金黄色,使之外皮酥香软糯,肉馅鲜嫩清香。哈萨尔食后大悦,名之为“沙粒饽饽(馅饼)”。400年后,这种食品随着部落的迁徙,被哈萨尔的后裔带到科尔沁草原广泛流传,被称为“科尔沁蒙古馅饼”。历史上,“科尔沁蒙古馅饼”曾经是“大清国母”孝庄文皇后和康熙、乾隆皇帝的最爱美食。由于它历史悠久、制作独特,酥软香嫩、营养丰富,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发展,已经成为科尔沁草原上的各族人民喜爱的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