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鸥

钟灵毓秀的宝应,自古以来人才辈出。特别是江苏省宝应中学,更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代代宝中教师甘为人梯,呕心沥血,培养了许许多多社会精英,成为祖国栋梁。从该校走出的莘莘学子遍布世界各地,有共和国大使范承祚、休斯顿终身教授季家凰、中科院院士钱旭红……

宝中一哥(宝中代有才人出)(1)

就以宝中的语文学科来说,建校90多年来,人才济济。有人说过,称职的语文老师必须具备三个一:板书须有一手好字,讲课须有流利通畅的好口才,笔下行云流水还能写出锦绣好文章。从才高八斗的潘大伯,到学富五车的章寿明,以及后起之秀的何平,他们在宝应的语文教学史上,都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们今天要说的是70后的宝应中学语文老师袁晓东。他在紧张的教学之余,近期推出30多万字的个人作品集《袁道》。他在扉页写道:“献给辛苦的学生党,抓狂的父母亲,为理想奔走、于现实突围的教育者,以语言为家、以文字为城的语文人,以及步履仓皇的中年人,心事浩茫的追梦客……”

宝中一哥(宝中代有才人出)(2)

他对书名的“道”在《自序》如是解释:1)道者,言说也;思维载体,心迹表白。

2)道者,路径也;用文字寻找精神家园。3)道者,法则也;问道、寻道、悟道。上下求索,解密人生真谛。

他的写着目的,就是要大家在自己的“半亩方塘”里,觅得“天光云影共徘徊”的精彩人生。

宝中一哥(宝中代有才人出)(3)

撷取几个精彩片段,供大家阅读欣赏:

1雪化了之后变成了什么?标准答案是水,答案是春天的打叉判错。如何看待在常人认为机械死板的答案,扼杀了孩子诗性、灵性和个性?作者提出了“眼前的苟且”应试教育和“诗和远方”素质培养的辩证关系。

宝中一哥(宝中代有才人出)(4)

2《宠孩子是一门学问》一文。作者提出宠心不宠身的观点。宠心,不伤害孩子的自尊,不对小孩的人品、智商、行为做全盘否定或颠覆性的打击;不用你总是、你一贯、你每一次的言语,不要眼睛总是盯着好学生好成绩,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要就事论事,不要拉扯一大片。不宠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和个人卫生和生活起居的琐事,背书包、叫起床、叠被等,不能越俎代庖,培养下一代动手和自立能力很重要。

宝中一哥(宝中代有才人出)(5)

3在《家长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存在?》一文里,作者泾渭分明亮出家长不是保姆,不是警察,不是教师,家长的各个阶段要扮演好玩伴、导师、知己等角色。要有耐心信心,要注意方式方法。

4袁老师常年代学校的重点班语文,积累了丰富教学经验。《考场作文的N个比喻》,对于作文的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以及素材的选取、卒章点题等都有精要的介绍和说明。

宝中一哥(宝中代有才人出)(6)

5本书中的不少文章亦庄亦谐,寓教于乐。《运用刑侦手段 搞实词推敲》一文,把中学生头疼的文言文中古字词,如何通过语境关系、语法关系、词际关系加以推断,写得妙趣横生。

本书问世以后,反响良好,好评如潮。不到两周时间,初版已经售罄一空。

祝袁君在诗和远方的人生路上阔步前行!

宝中一哥(宝中代有才人出)(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