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9月,在湖南长沙东郊子弹库地区的一座楚墓中,出土了一块帛书,史称“楚帛书”,上面记载了中国最早的创世神话,即创世之初天地混沌,暗昧无日风大雨多,伏羲娶女娲生了四个孩子,协助禹和契治理洪水,四个孩子到四海一边支撑蓝天,一边为山川命名,黑暗中用步履计算时间,确定四季......最终完成创世工作。
可见,战国时代就有伏羲女娲结为夫妻之说,但众所周知的是,如今我们熟知的伏羲女娲,不仅是夫妻,而且还是兄妹关系(楚帛书中仅有夫妻,未提及兄妹关系)。那么,这一说法又从何而来?敦煌文书出土,颠覆了我们传统认知!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讲究伦理道德的国家,别说兄妹婚姻不能被接受,在古代即便同姓结婚都被反对,所谓古代婚姻六个步骤中的“问名”,就是避免同姓结婚(防止祖上改姓)。因此,搞清楚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妻的来源,对中国人传统伦理道德观非常重要。
从传世文献来看,最早记载伏羲女娲兄妹配偶型关系的书籍来自唐朝李冗。(上图,伏羲女娲交媾图,两人一手拿规,一手拿矩,都是测量天文的工具)
李冗在《独异志》中记载:昔宇宙初开之时,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与其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在此之后,伏羲女娲兄妹婚姻的关系广为流传,也成为我们传统认知。但唐朝社会稳定,即便受到胡风习俗影响,但总体还是传统汉家文化,也不至于出现兄妹结婚这一不伦之恋呀!
然而,敦煌文书出土,却显示伏羲女娲兄妹配偶型关系,并非来自唐朝,而是来自六朝时期,比我们传统认识要早400余年。
在敦煌遗书中,有题为《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的问答体残卷四件,其中就有伏羲女娲兄妹配偶型记载。
《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伏羲女娲因为父母而生,为遭水灾,人民死尽,兄妹二人,依龙上天,得存其命。见天下荒乱,惟金岗天神教言可行阴阳,遂相羞耻,即入昆仑山藏身,伏羲在左巡行,女娲在右巡行,契许相逢则为夫妇,天遣和合,亦尔相知。伏羲用树叶覆面,女娲用芦花遮面,共为夫妻。
这一记载透露的信息量很大,其中就包括史前大洪水之说,更有伏羲女娲兄妹结为夫妻繁衍人类。
由于敦煌文书中的《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属于抄录前人的文书,所以很难判断原文创作时间,但学者研究之后普遍认为,敦煌遗书中这一记载,“可能是晋隋间的作品”,可以追溯到了六朝时期,也即比《独异志》早了400余年。根据敦煌文书的“伏羲用树叶覆面,女娲用芦花遮面”,和《独异志》中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对比,李冗应该借鉴了《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一文。
问题来了,李冗《独异志》中的伏羲女娲关系,是来源于《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那么后者又来源于哪里?
关于伏羲的最早记载,是来源于春秋时代的管仲,但他只说伏羲制八卦和提出九九之算。至于女娲,最早出现在成书于春秋战国之交的《史籀篇》(谓周宣王太史之作),此后的《楚辞·天问》中记载“登立为帝,孰道尚之?女娲有体,孰制匠之?”均没有提及伏羲与女娲有什么亲密关系,当时这两个应该是各自独立的上古神仙,只是到了战国时代人们臆造了伏羲女娲结为夫妻的创世神话故事。
一直到汉晋时期,无论出土的文物,还是传世文献,也没有记载伏羲女娲兄妹婚姻型关系,直到敦煌文书中的《天地开辟以来帝王纪》出现,让人们大致框定出伏羲女娲兄妹结婚之说源自六朝。
所谓六朝,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汉人王朝,但在北方却基本是胡人建立的王朝,尤其六朝前期的五胡乱华,大量胡人入侵中原,不仅导致人口锐减,也带来了很多胡人风俗。因此,有学者据此分析指出,伏羲女娲兄妹型婚姻,可能就源于此。
一,根据唐朝“苏谅妻子马氏”墓志铭记载,部分胡族不仅兄妹能够结婚,而且父女母子都可结婚。五胡乱华期间,带来的异族习俗影响了中国。
二,五胡乱华,或此后北方连年战乱,导致人口锐减,很多男女找不到婚姻对象,无奈之下出现兄妹结婚,为了寻找合理性或现实影响了艺术,而出现了伏羲女娲婚姻基础上添加了兄妹关系。
艺术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没有这一现象,在强大的伦理道德观面前,古人很难设置伏羲女娲兄妹结婚这一神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