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禅是一种智慧(拈花一笑的禅机)(1)

佛祖拈花,静坐不语,众生困惑,唯有摩诃迦叶,破颜一笑,瞬间顿悟。

佛祖在灵山法会上拈起一朵金婆罗花,扬眉示诸大众。众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佛祖知道他懂了。

这就是"拈花一笑”的典故,也是禅宗的起源,佛祖与摩诃迦叶当时的这一沉默的传授、开悟里面藏着什么谜团?为什么他们可以像是隔空心灵相通的传递了某些信息?

这是禅,若问什么是禅,禅就是在这一拈一笑间,就是这种会心无言。

感觉好像玄之又玄,但是佛其实这么做,是有其道理的。

每日一禅是一种智慧(拈花一笑的禅机)(2)

禅是种心传心的默契传授。

道可道,非常道。——《道德经》

如老子开篇讲《道德经》,真正的“道”,可以传播讲明,但是不能够用普通的方式讲的明白。

大道相通,禅机在一拈一笑之间的默契,也是“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的师徒心灵交流。

就如资深网民在网络世界里一句“你懂的”,或者“好人一生平安”,在论坛的评论区里,不需要更多的什么文字,彼此之间自然之道要表达的是什么。(不懂的朋友自行百度)

再如有些接头的暗号“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他们用这样别人可能听不懂的暗号来识别是不是自己人,如果接的上就搞的清身份,太多的其他都在不言中了。

我们平日夫妻之间、母子父子之间,恋人之间、兄弟之间有时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很多时候也传递了很多信息,双方都懂又不需要语言的交流也是如此。

而禅,也是这种在师徒之间心传心的默契。佛祖只是一拈花,但是摩诃迦叶已经接收到所有。

每日一禅是一种智慧(拈花一笑的禅机)(3)

禅,最保真、完整、直接的心灵交流。

禅,这种无言默契的心灵交流,在某种层面更优于语言的传递,避免了信息的“失真”或“受损”。

语言是一场“骗局”。

语言本身是一场“骗局”,因为语言本身的信息传播是很有局限性的。我们常常会词不达意,言过其实,“道可道,非常道”。

因为语言这种表达方式传播的信息出现错误而导致矛盾和摩擦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谣言也是因为如此而产生。主要的问题存在于通过语言传播,受众接收到的信息不一定是你想表达的信息。

而禅的这种交流传播方式其实最完整、保真、直接,突破了语言本身的固有的局限性。

每日一禅是一种智慧(拈花一笑的禅机)(4)

而在各种禅的故事里面,禅师都用各种的非寻常方法去启发传授,可以说很妙又很玄。比如我们所知的“当头棒喝”、“呵佛骂祖”等。这么多禅师的用心良苦中,最为经典的就是缄默不语。

老子有形容“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阳明讲的“功到精处,愈着不得言”;用庄子的话就是“得意忘言,得鱼忘荃”。

而如果可以通过这种无言之“言”,完整保真的将“微妙法门”传递心灵之间,那《阿凡达》中人和自然、和动物的心灵纽带交流,其实在我们现实中也定可有方法实现。那样“天人合一”便不是玄虚之言了。

每日一禅是一种智慧(拈花一笑的禅机)(5)

禅,让你见你的真如本性

佛经里面,常说自己的言语是“标月之指”。比喻的是,他的语言就是指着月亮的手指,你如果关注点在他的手指上,那么你就没有看到月了,那就是被语言迷惑了。

而佛祖想要你看的“月”,是你的真如本性。

你如果一直依赖着外在的语言或者其他东西的点化,一直觉得在外面的东西是最好的,期望着有外物外人来度你,其实就是看着佛祖的指头而没有看到月亮了。

也有王阳明道,“哑子吃苦瓜,与你说不得。你要知其苦,还需你自吃。”

见你的“真如本性”是你自己有绝对的不可替代性,没有人可以替代得到你去完成。禅师能够做的是用尽各种办法去启发点播你,最多也是用手指着月,用竹筏来摆渡。

而重点来了,佛祖不希望你去留意执着着外面的事物,用缄默不语的“禅”的方式来点化你,意在希望你回归到你的内心,从自己的心灵出发,找自己的真如本性。

那是你的月,你的彼岸,你自己就是你自己最好的心灵导师。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