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深度解析鲁智深(水浒传鲁智深你了解吗)(1)

影视截图

鲁智深本是渭州经略府提辖,因打抱不平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出家当和尚,后与杨志、武松占领二龙山担任大头领,并加入梁山,他在征方腊得胜后在杭州圆寂,死后被追封义烈照暨禅师。

鲁智深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有听说过,其中耳熟能详的就是“倒拔垂杨柳”。但他的故事并不止这些,鲁智深为人行侠仗义

“拳打镇关西”屠户欺负妇女,被鲁智深撞见,然后三拳打死恶霸“镇关西”。

“大闹五台山”、“大闹野猪林”、“落寇二龙山”、“重返五台山”、“南征北战”、“随潮圆寂”等等经典事迹......

鲁智深性格大条、偏于鲁莽一类。但他却是一位侠义心肠、惩恶扬善的人。他喜欢喝酒,还喜欢大块吃肉,跟我们印象中的出家人完全相反。

他当了和尚仍旧自称“洒家”,要剃度的长老给他留些毛发。每天也不参禅打坐,想睡便睡,想起就起,大小便都很随地;别的和尚劝他坐禅,念一声“善哉”,他说:“团鱼洒家也吃,甚么‘鳝哉’?”和尚听说吃荤说声“苦也!”智深说:“团鱼大腹,又肥甜了,好吃,那得‘苦也’。”他忍不了寺庙里粗茶淡饭,下山来坑蒙拐骗抢也要吃肉喝酒,喝醉了撒泼耍酒疯,连五台山门口的金刚也打得粉碎,然后兀自哈哈大笑;去打禅杖戒刀开口就要100斤重,提起关羽就说“俺便不及关王!他也只是个人。”但就是这个屡屡打破寺庙戒规的人,五台山的智真长老却对他一直包容,不但给他取名和自己一个辈分,还在两次大闹禅院之后,都包容他,教化他,后来迫于僧众压力不得不指引智深转投东京大相国寺,依然是亲自修书一封给师弟智清禅师,依然承认鲁智深是他的徒弟。

鲁智深的死,令《水浒传》有了哲学——

众所周知,鲁智深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宋江的招安路线的,他非常透彻地看到招安会以失败告终,然而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鲁智深不得不参与招安的队伍,征辽征腊。在他生擒夏侯成,方腊,立下最大战功之后,对于宋江的封官许愿直接拒绝,高风亮节。梁山好汉的死亡,大多都是战斗减员,被动死亡;然而鲁智深的圆寂,是主动选择,不但具有超然性,也有对于尚自存活等待朝廷封赏的宋江一种无声的蔑视,他用坐化圆寂的方式,发出了反对宋江招安路线的最强音。宋江所信奉的封妻荫子,青史留名,这是儒家所提倡的灵魂安放的方式,鲁智深践行自己的人生信条不打折扣,寻求内心的真正解脱,这是禅宗所提倡的方式。

自此,信仰方式不同,其《水浒传》在哲学层面,圆满收尾!

鲁智深虽酒肉一生、漂泊一生,但豁达通透,心已成佛。所以,他活成了我们大多数人想成为的那个大侠,被众人所爱。每个人的一生难免尴尬、坎坷,却一定得到过帮助和恩情。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所回馈。《道德经》云:“为人己愈有,与人己愈多。#水浒传#历史人物

水浒传深度解析鲁智深(水浒传鲁智深你了解吗)(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