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半天不知道写点啥,我心想总不能老是搬运吧。

总不能老是从书上打出一些自己看不懂的文字。

所以我就开始刷微博,刷刷B站,想想能不能给大家整点活

可是呢,我特么是个文艺up主

我可不能老是做那些沙雕视频

(虽然做了也没人看)

所以我还是写一篇科普文章吧


德吕克-上镜头性

吕德维克法国(法国新浪潮的前夕德吕克究竟说了啥)(1)


今天我们来谈谈的德吕克,身为法国影坛当时著名的整活小能手之一,因当时欧洲市场受美国电影高强度冲击,他曾在《电影》(Le Film)上写道:曾经发明,创造并推动电影的法兰西如今已成为最后落后于时代的国家了!

上面这段话实属有现代网络上某类影评人内味。

但是和如今那些影评人相比,德吕克真的把“复兴法国电影”为己任,他认真了!

他居然认真了?

(下面是一段历史虚无主义的对话)

影评人:大伙们都写影评都博个眼球,恰口饭,你居然认真了???

德吕克:如果我们之中没有一个人具有勇气来恢复法国电影的历史,本刊(《电影》)读者必将引为笑谈。

然后克吕德带领着一群小伙伴,开始了以复兴法国电影为目的的“印象派”运动。

这一群人中包含了卡努杜。

不认识卡努杜的朋友,但是了解电影的朋友,应当了解“第七艺术”

电影艺术就是第七艺术,就是这人提出来的。

在这场运动中德吕克提出了一个跨时代的概念-上镜头性

电影艺术应当在自然和现实生活中发现适宜用光学透镜表现的形象和景物,强调朴实无华,提倡使用自然光效、焦点发虚等表现手段,营造电影艺术独有的诗意,而且认为惟有处于运动中的视觉形象才最具有“上镜头性”。

主要元素

装置

包括自然景和布景、镜头构图和各种景别的运用;

照明

包括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根据不同用法赋予对象以特殊含义;

节奏

首先指比例平衡,是在“装置”、“照明”和“假面”各元素之间起着平衡联系和逻辑统一作用的、最具有感染力的“卓越技术现象”和创作者的激情和智慧的产物;

假面

指演员。“上镜头性”通常亦指演员或“明星”的面孔摄入镜头后具有特殊吸引力的纯外在视觉印象。

以上这段话大家看不懂也没关系,我来解释下。

“上镜头性”说的不是被摄对象固有的品质,也不是靠摄影画面所揭示的一种品质,更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使用的“漂亮”包装。就是说这人长得好看,这个镜头虚化真好,小姐姐衣服真好看,这色调的真好看,就说明这人这画面“上镜头”。这就是为啥绝大多专业摄影师不喜欢糖水片的一个原因。

(该拍糖水片还是要拍的,要吃饭的嘛)

所以什么是“上镜头性”呢?先借用德吕克的一句话:

“一件道具,任凭它多“上镜”,到愚蠢的导演手中,不比一堆乱石更好看。“

(这说的不就是我???)


德吕克说得简单,他说“所谓“上镜头性”却正是电影和照相术的和谐结合。

他强调了电影艺术的工具性与多种多样的技巧所具有创造性:“在电影艺术中,神话,幻术和超自然的东西还只是它的素材,它的工具和它的多种多样的技巧,而不是它的目的。”

其目的就是抓住生活中虚幻奇妙的东西,并充分地表现出种种真实微妙的变化,从而反映心理活动,形成风格。

就是只有好的导演才可具有的品质,就是所有的拍摄画面,所有的摄影手段都是来为导演的激情,睿智和影片节奏服务的。

说白了就是画面服务内容。

好啦,今天的无用情报就到这里

如果喜欢的话就点个关注吧!

每天更新一篇关于艺术知识,视频拍摄后期制作的文章。

不定期更新一期视频。 我是tooyoung十三,一个无所事事的文艺青年。

感谢您看我的文章,真心感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