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少年家事庭立足少审职能、发挥少审特色,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围绕未成年人新法宣传、困境儿童救助关爱及新案难案机制研究三方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多措并举

庭校互动宣法治

今年六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正式生效,为了保证两法宣传的及时性、准确性、专业性,让青少年自觉树立法律意识,提升法治观念,少年家事庭联动各方资源,丰富法治教育形式及扩展法治宣传维度,做到线上线下共发力,庭校家校集效应。

一是送法入校,对接需求开展巡回讲座。自五月起,少年家事庭扎实开展首届“百校百讲献给党——上海法院青少年法治讲师团进校园活动”浦东新区巡讲和浦东法院“‘未’你而来,守护成长”迎“六一”法治教育活动暨巡回讲座,邀请预防青少年犯罪领域专家学者、专业心理咨询师与法官共同组成讲师团,结合新法修订重点精心备课,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前往多所学校,重点准备重点巡讲。

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少年家事庭多措并举)(1)

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少年家事庭多措并举)(2)

二是发挥品牌,编辑出版《开心漫漫看》特刊——《摇来的劫难》《失控的银行卡》。针对网络犯罪现状,少年家事庭以真实案例为蓝本,精心推出《开心漫漫看》六一特刊。通过故事及对话营造沉浸式阅读,将法治教育从枯燥的被动输入转为趣味的能动阅读。

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少年家事庭多措并举)(3)

三是法检联动,创新“公众开放日”活动形式。5月10日下午,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和检察院联合举行青少年开放日活动,邀请辖区内中学师生一行四十余人走进法院,零距离接触国家审判机关。学生代表在少年家事庭法官的指导下身临其境体验“模拟法庭”。少年家事庭法官及检察八部检察官还与师生们共同座谈,讲授相关法律知识并答疑解惑。

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少年家事庭多措并举)(4)

延伸帮教

法庭之外递温情

为切实解决困难儿童及家庭实际困难,少年家事庭探索并建立从特殊案情发现到全程跟踪、回访、救助的工作机制,“三步走”全力推进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工作。第一步,全面梳理庭内重点跟踪的困境儿童及家庭情况,确定帮教清单,制作帮教计划,逐一进行学校、家庭、社区联系回访,了解实际需求。第二步,专项跟进个案救助,视情帮助申请儿童救助基金。第三步,关注特殊时期,加强庭、家、校等互动沟通,关爱未成年人的成长动态,集中回访长期跟踪对象。

3月31日下午,少年家事庭专程赶赴上海浦东新区川沙镇,走访了解支部结对困境少年小何的情况。小何自小缺少父母关爱,由爷爷奶奶照顾长大,又因家庭贫困在学校遭受歧视,因此身心受创,曾试图自杀,且有抑郁倾向。在爷爷不断写信求助学校之下,小何恢复学籍,但因上学路途遥远,十分辛苦。少年家事庭党支部与之结对后,时常对小何的生活、学习、健康给予关心帮助。当前,小何正在中考的关键阶段,从4月到5月上旬,少年家事庭党支部主动与其班主任对接,根据家庭及小何现有生活学习状况,仔细研究上海市中招等要求,与小何本人和班主任多次交流、反复推敲,帮助小何填写好中考志愿,并鼓励其考试稳中求进。在少年家事庭的帮助下,小何逐渐回归学习状态,也在学校的关心下,做着最后一刻的中考冲刺。

新难案件

特色机制促治理

面对新形势下婚姻家事案件“灰色地带”引起的新案难案,少年家事庭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工作理念,灵活运用心理干预等各项特色机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督促监护人认真履行教育监管职责,同时通过裁判进一步发挥社会治理职能。

案例一

原、被告原系夫妻,生育一女后一直想生二胎,但因被告(女方)健康状况不佳,经多次尝试后仍无法生育,故双方委托中介机构帮助在美国代孕。期间,原告(男方)由中介机构安排至香港取精,后多次尝试,最终找到境外卵子进行匹配,完成人工受孕。2020年1月,原、被告双方因感情不和协议离婚,离婚协议内容并未提及该代孕孩子。2020年2月孩子在美国出生,原告赴美将孩子带回上海,后孩子一直随原告共同生活至今。被告表示孩子在上海期间,被告经常去原告居住处,给孩子买了奶粉、衣物等,原告母亲也经常发孩子视频给被告。现双方因孩子抚养问题发生争议,故诉至本院。

受理案件后,审判团队积极运用前期对类案的调研结果,探索代孕引发的系列法律问题,如所生子女的亲属关系如何确定、监护权归谁等,并多次与当事人沟通并释明法律规定,帮助其逐步厘清案件争议焦点,并且引导其关注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状态。目前,该案仍在审理中。

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少年家事庭多措并举)(5)

案例二

原告李某某(16岁)诉称,其于2019年12月接触到一款由被告一某网络科技公司运营的游戏,在未经其姐姐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姐姐的身份证信息注册了游戏账号,并在未经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将父母账户中的钱款转入自己的微信并向该账号充值,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间,原告向被告二某科技有限公司累计充值106,618元。2020年11月,原告父亲在生意对账时发现此事,与两被告协商未果后起诉至本院。原告父亲对原告的充值行为不予追认,要求判令两被告退还全部游戏充值款。

此案为社会环境变化下滋生出的新型案件,业界尚未形成统一的裁判倾向。少年家事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涉新冠疫情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二)》规定,剖析相关法理,就每次充值行为是否归于“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不相适应”的情形、监护人是否存在未能履行监护责任的情形、平台在识别和限制未成年人交易上是否存在过错、已消耗的虚拟财产是否能够扣除相应价值等问题展开分析探索。最终,该案在法官的积极调解下,双方已经达成协议,原告向本院撤诉。

为切实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开展好,少年家事庭将不断满足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最新需求,将少年家事审判及案外延伸工作落深落实,在每一场法宣中达到教育实效,每一次帮教中传递司法关爱,在每一起案件中彰显少审温情,不断落实司法为民理念,努力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来源: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作者:官晔 编辑:段茜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