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直接资料表明《石头记》的作者雍正的皇三子弘时与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存在着某种关系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浩瀚的史料中去捕捉那些“不起眼”的蛛丝马迹,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三个典故?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三个典故(红楼梦专题系列)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三个典故

没有直接资料表明《石头记》的作者雍正的皇三子弘时与江宁织造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存在着某种关系。不过,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浩瀚的史料中去捕捉那些“不起眼”的蛛丝马迹。

由于苏州织造李煦在给康熙的奏折里有“闻臣妹曹寅之妻李氏”这样一句话;而曹頫在给康熙的奏折上也有“奴才母舅李煦”一句,故而人们最初都以为是李煦的亲妹妹嫁给了曹寅。

不过,后来有人在李煦之父李士桢的墓志铭中发现,李士桢共有六子一女,长子即为李煦。可是李士桢的唯一女儿嫁的却不是曹寅,而是满洲正白旗佐领周承诏。这样一来,这位嫁给曹寅的李氏,就不应该是李煦的胞妹,而最多只可能是他同一家族的堂妹。

之后,人们又在清代学者朱彝尊的《竹垞文稿》中发现了另外一篇墓志铭。这篇墓志铭的主人叫李月桂,历任光禄大夫、江西布政使司参政、广西按察使等职。李月桂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

公讳月桂,字含馨,别字仙崴,沈阳中卫人。曾祖某,明中卫指挥使。祖某,从世祖章皇帝入关,历官凤阳知府。考某,妣王氏……娶刘氏,继妻陶氏,俱封淑人,子男二人:文焕、文炳。女五人:一嫁涂中坦,荫生;一嫁张益,贡监生;一嫁曹寅,官内户部,督理苏州等处织造府;一嫁迟维玫,湖广新田知县;一嫁安定隆,候选知县。

这份墓志铭的大意是说:李月桂是沈阳中卫人,他的曾祖父曾任明代的中卫指挥使,他的祖父当年随顺治入关,官任凤阳知府。但其父是谁不详。李月桂有两个儿子,名为李文焕和李文炳。另有五个女儿,其中的三女儿嫁给了曾先后任苏州织造和江宁织造的曹寅。

这就是说,这位李月桂先生应该才是曹寅真正的老丈人。那么,这个李月桂又与李煦的父亲李士桢是什么关系呢?是李士桢的兄弟吗?

在李士桢的《墓志铭》中有这样一段话:“公本姓姜,世居东莱之都昌。……壬午,从龙辽左,继正白旗佐领西泉李公,即以李为氏。”

由此可知,李煦的父亲李士桢原本并不姓李,而是姓姜,本是山东都昌(今昌邑)人。有资料记载明崇祯十五年(壬午年)时,清兵围攻都昌。李士桢应该就是在这次清兵破城之后被俘的,并被当时的满洲正白旗佐领李西泉收为养子,并从此改为了李姓。这说明李士桢和李月桂不仅不是兄弟,甚至原本连姓氏都不同。

朱彝尊的《李月桂墓志铭》说,李月桂是沈阳中卫人,其祖父曾做过凤阳知府。于是我们依照墓志铭提供的线索,查阅了《(光绪)凤阳府志》,发现在清顺治初年,曾经出任过凤阳知府的李姓人士只有李世琏和李以易两人。李世琏是来自沈阳的生员,而李以易是来自山东的举人,分别是满清入关后的第四任和第六任的凤阳知府。因此,从籍贯来看,李月桂的祖父很可能就是李世琏。又由于李煦将李月桂的女儿称作“妹”,因而李世琏膝下就应该至少有李士桢的养父李西泉以及李月桂的父亲这么两个儿子,所以李士桢和李月桂很可能是一对儿没有血缘的“堂兄弟”。

在《戴名世集》中有一篇《李月桂传》,当中记载李月桂三岁丧父,是由其大伯抚育成人。那么李月桂的这个大伯是谁呢?会是李士桢的养父李西泉吗?这个我就不好说了,因为在现存史料中尚未查到有关李西泉的记录。可是,假如李西泉果真是李月桂的大伯的话,那么李月桂与李西泉的养子李士桢就不仅仅是没有血缘的“堂兄弟”这么简单了,而是同为李西泉抚养长大的两个孤儿。这种同病相怜的特殊境遇,使李月桂与李士桢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反而更似亲兄弟一般。

至此,我们也就明白了李月桂的三女儿李氏为何会嫁给江宁织造曹寅了。正是由于曹寅与李煦的关系非同寻常,李煦才在曹寅的原配夫人去世之后,将自己的这个父辈关系极好的“堂妹”嫁给了曹寅。

不过,虽然现在我们搞清楚了曹寅的夫人李氏与苏州织造李煦的确切关系,可是曹家与弘时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上面的《李月桂墓志铭》中,我们发现李月桂有两个儿子,一个名叫李文焕,另一个名叫李文炳。看到这两个名字,不知细心的读者有没有想起一个人来?没错儿,一个叫李文烨的人。

还记得上一讲我们提到的那个一九三八年出版的《爱新觉罗宗谱》吗?在这个宗谱中就特别提到弘时的生母齐妃李氏的父亲叫李文烨,曾做过知府。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李文焕、李文炳、李文烨,这三个人都姓李,又都是“文”字辈,而且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还都带火字边,这显然是同一个家族起的名字。这样一来,我们就几乎可以断定,弘时的亲姥爷李文烨应该是李月桂的儿子李文焕和李文炳的兄弟!即便不是亲兄弟,那也一定是堂兄弟。这样的话,李月桂的三女儿,即那位曹寅的夫人李氏,也就应该是弘时的生母李氏的姑姑。即便不是亲姑,那也一定是堂姑。如此一来,雍正的皇三子弘时,与曹寅的孙子曹天佑或者说曹雪芹实际上是一对表兄弟!

这样看来,弘时的《石头记》原来是由其表弟曹雪芹最终改编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红楼梦》。这就从原创作者和改编人的关系上找到了曹雪芹为何能“十年辛苦不寻常”地投入到巨大的改编工作当中并能如此成功地改编原著的一个重要原因。

当然,也可能有人会对此不以为然。俗话说“皇帝也有穷亲戚”,这种七拐八拐的“皇室宗亲”太多了,没准儿贵为皇三子的弘时压根儿就没见过甚至都没听说过他的这个小小江宁织造孙子的表弟。然而,事实却恰恰不是这样。当年的弘时不仅完全知道有这么个小表弟存在,而且他还与曹雪芹见过面,甚至还对这个表弟相当不错。

当然,关于他们两人之间的这段交往经历,在现存的史料里肯定是找不到的,我是从《红楼梦》这部小说里发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曹雪芹笔下一个小人物身上的故事发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