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状态,是返璞归真,保持一份赤诚。

易经的智慧把握人生(人生最好的状态)(1)

对待自己人生的过程,保持最纯真的一个色彩,不添加个人的意志,不以个人主观意识为左右。心怀赤诚的人生,是轻松和美好的,所有的坦诚相对,都会少了许多刻意的掩饰。

人贵在诚。

而在人生的一个过程中,最好的真诚,是不刻意掩饰,不刻意而为之,一切顺应自然。

生活中总有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这一些自作聪明的人,觉得自己是最精明的,觉得觉得别人都是傻瓜。无论大事小事都喜欢算计,玩弄心机,为了眼前的一些小利益,机关算尽,但是到头来聪明反被聪明误。

易经的智慧把握人生(人生最好的状态)(2)

任何不符合规律的自作聪明,最后都会自取灭亡。

对待别人来说,他是一种自以为是,而对待自己的人生来说,这是一种虚伪,对于自己的人生不保持一份赤诚,人生也对他不会厚待。

《易经》之中有这样一句话:上九:白贲,无咎。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上九:不加装饰,只用素色的布景,没有灾祸。

《易经》中的这一爻辞告诉我们,一切过度装饰的结果,都会由极端返回空白的本来面目,人类的装饰是属于立法,当装饰到达极点的时候又要恢复朴素。

所以说,领悟到装饰的空虚而恢复本来的面目,就会无灾无难。

易经的智慧把握人生(人生最好的状态)(3)

这一句话就告诉我们,保持赤诚,去除所有的虚伪和装饰,用返璞归真的赤诚,面对自我的人生,这就是最好的一个智慧和状态。

对于自我的人生来说,是保持一片赤诚,而对于一件事情来说,最好的状态就是去除虚伪的自作聪明。

郑板桥是中国清代的一个画家,书法家,文学家,在康熙年前,郑板桥中了秀才,雍正时中了举人,乾隆时郑板桥称中了进士。他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的知县,他一生为官清廉,非常有才干,同情人民疾苦。

郑板桥在人生“难得糊涂”的境界上,也是一种聪明之举。

易经的智慧把握人生(人生最好的状态)(4)

在公元1751年,郑板桥在潍县工作的时候,郑板桥就认为:一生碌碌,半世萧萧,人生难道如此?争名夺利,争强好胜,到头来又是如何呢?看来还是糊涂一点好,万事都作糊涂,无所谓得失,内心自然安宁。

于是郑板桥在这个时候,写下了“难得糊涂”四个大字,所以说这四个字也被称为在俗世之中真正的绝顶聪明之态,在炎凉事态之中,真正的愤激之词。

其实对于人生来说,假聪明还真糊涂,两者之间不过是一步之遥。

正所谓说“一念天堂,一念疯狂”。

不要总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人,保持一份谦虚和低调,去除内心的那些娇柔造作,以淳朴之心面对自我的人生。

易经的智慧把握人生(人生最好的状态)(5)

古语中有这样一句话: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

做人要宁可看上去朴实一点,也不要看上去太过于机巧,宁可收敛一点,也不可锋芒毕露。宁可随和一点,也不要自命清高,宁可保留一些,也不要太过明显,这些都是立身处世,最重要的法宝,也是明哲保身的良策。

常言道“大智若愚”,聪明人都懂得深藏不露的一个道理,更不会犯了自作聪明的错误,所以平时韬光养晦,不强出风头,懂得藏巧于拙,这就是人生独有的一份自保哲学。

易经的智慧把握人生(人生最好的状态)(6)

明白这些道理,在俗世中不过分显露,自己不自作聪明,以淳朴坦诚的心态,对待自我的一生,你的人生自能收获良好的一个结局。

本文由【易论】原创,品读易经智慧,学习古人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