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乐趣,就是和喜欢的人在一起,做喜欢的事。把一个国家创造的美转化为全世界的美,这是全世界最大的乐趣。”——许渊冲

千山鸟飞绝古代发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

许渊冲,1921年出生,江西南昌人,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1944年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83年起任北京大学教授。

他出自书香门第,母亲擅长画画,表叔熊式一是个大翻译家,有译著《王宝钏》,还因此在英国和大文学家萧伯纳见面,使得年幼的许渊冲对英语产生了强烈的兴趣,立下了学好英语的志向。

千山鸟飞绝古代发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2)

在那个贫瘠的年代,很多人都热爱中国诗词文学,或许正是这一份热爱,促使许老不断地翻译古诗词。

尽管业界对他张扬的个性颇有微词,对他的翻译之道也不尽认同,但是,他的学术业绩之丰硕确实无可辩驳。

如今,许老已近百十高龄,其代表作有:《诗经》、《楚辞》、《毛泽东诗词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人世之初》等。

千山鸟飞绝古代发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3)

“书销中外百余本,诗译英法唯一人”。无论世事纷扰变迁,许老只默默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乐在其中。2017年9月《开学第一课》,董卿三分钟内,跪着采访了许老三次,感动了无数人。

千山鸟飞绝古代发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4)

许老喜欢用孔子和老子的话形容自己对翻译的理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一要知道这个事情,第二要让他喜欢,第三要感到乐趣。我的翻译不但让人知道,还能让人家感到乐趣。”

千山鸟飞绝古代发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5)

他认为翻译:“不逾矩”求的是真,“从心所欲”求的是美,合起来便是“在不违反求真的前提下尽量求美”。

比如,无边落木萧萧下:The boundless forest sheds its leaves shower by shower;

不尽长江滚滚来:The end less rive rolls its waves hour after hour.

“无边落木,‘木’后是‘萧萧 ’,是草字头,草也算木;不尽长江,‘江’后是‘滚滚’,也是三点水。这种字形,视觉上的冲击,无论你是怎样的翻译高手都没有办法的。许老的翻译不仅对仗工整,而且音韵和谐,意境唯美。

千山鸟飞绝古代发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6)

又比如,他把““不爱红装爱武装”里的红装”翻译成“power the face”,“武装”则是“face the powder”。据说,当年因为这句翻译,他挨了树枝抽的一百鞭子,但是直到今天,他依然喜欢把自己对这句诗的翻译当做得意之作!

再来看“吃一堑,长一智”的翻译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闻着臭,吃着香;smell smelly, taste tasty.

千山鸟飞绝古代发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7)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这对仗翻译堪称完美!

千山鸟飞绝古代发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8)

2007年,许渊冲得了直肠癌, 医生说他最多只有7年生命。但就在2014年,许老获得了世界最高翻译奖项“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许老用70多年的坚守告诉我们何为执著,何为热爱。许老更是用他至今仍然妙笔生花的翻译,诠释了什么叫“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千山鸟飞绝古代发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9)

许渊冲代表着大师辈出的一代,是这些大师们扛起了中国文化的脊梁,挺起了中国的肩膀,也是我们现代的年轻人所应该追的“星”。

庆幸的是,现在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理智追星,他们开始追钟南山、追屠呦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追这样的“星”,是国之幸、民之幸,让人欣慰,让我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明天,也看到了一个国家蓬勃向上的动力!

千山鸟飞绝古代发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10)

欢迎点赞转发,关注@小丸子说英语,了解英文背后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