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的名字在中国革命史上赫赫有名,被后人誉为学者、诗人和斗士。闻一多生于湖北浠水一个乡绅之家,1946年遇害时尚不足四十七岁,抗战爆发以前,闻一多是一位书斋里的学者和浪漫的诗人,正如其好友梁实秋所言,其短暂的一生,除了一死轰动中外,大都是平静安定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闻一多从一位诗人和学者变成了民主斗士?杀害他的凶手又是谁呢?

加入民盟

稍具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闻一多是一位新月派成员,和他的新月派朋友胡适、罗隆基等人不同,中年以前的闻一多对现实政治没有兴趣,对当时的国民政府也没有恶感,是抗日战争改变了闻一多的生活轨迹,让他从平静的清华园来到了炮火连绵的大西南。在西南联大教书的日子里,闻一多逐渐认清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无能,开始了思想上的转变。

闻一多为啥被杀(是谁杀害了闻一多)(1)

闻一多画像

194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当时政权的不满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政府加强了对大学思想的控制,教育部要求各大学院长以上负责人必须加入国民党,并且统一学校教材;二是当时物价暴涨,绝大部分教授的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家中人口多的甚至连温饱也不能维持。闻一多孩子多,加上妻子和佣人,全家都靠他一人供养,每月薪水不足半月的开支,只好向学校或者朋友借贷,家中物品也大都拿出去换了粮食,最后无奈之下闻一多挂牌治印,以解燃眉之急。对于闻一多的窘境,他的学生和同事吴晗在文章中这样写道:“他住在乡下司家营的时候,一家八口光包饭就得用全月月薪的两倍,时常有一顿没一顿,时常是一口大锅清水白菜加白饭。敌机绝迹以后搬进城,兼了昆华中学的国文教员,每月有一石米,一点钱,加上刻图章,勉强可以维持。”

恶劣的政治和生活环境将闻一多这样正直的知识分子赶出了象牙塔,1940年代初,在中国共产党影响下,闻一多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斗争的洪流。1944年,闻一多参加了共产党人主持的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并成为云南支部负责人。闻一多加入民盟之前,中共西南局的刘浩和他做了一次长谈,多年以后刘浩回忆说:“我和闻先生很亲切地谈了大约两小时,向他介绍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情况,我党的主张,同时讲了国民党反动派阴谋对日妥协、准备反共等情况。闻先生很激动地说国民党专制腐败,没有希望,中国的事情完全寄托在共产党身上。”

闻一多的入盟介绍人是罗隆基和吴晗,当时吴晗到昆华中学闻一多家中邀请他加入民盟,经过慎重考虑,闻一多表示同意。对于这个转变,《闻一多年谱长编》中有这样一段形象的记述:“大概是1944年冬天吧,在朋友家谈天,罗隆基先生笑着指一多先生说:‘一多是善变的,变得快,也变得猛,现在是第三变了,将来第四变不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一多先生也大笑说:‘变定了,我已经上了路,摸索了几十年才成形,定了心,再也不会变了!’”

关于闻一多的转变,台湾《传记文学》1980年代初曾发表过一篇名为《闻一多是如何成为“民主斗士”的?》文章,认为闻一多在1940年代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传记文学》在编者按中这样写道:“闻一多在昆明遇刺之前的若干年,即已正式参加共产党,成为共产党的‘同志’。”其实这纯粹是无稽之谈,当时介绍闻一多入盟的罗隆基和吴晗都不是共产党员,他们又怎么能介绍闻一多加入中共呢?

喋血西仓坡

对于闻一多入盟后的表现,学者谢泳在《清华三才子》中这样记述:“闻一多参加民盟后,对民主运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他被暗杀之前,昆明发生的几乎所有民主运动中,闻一多都是主要的参加者。”

1946年7月11日,著名爱国人士、民盟领导人之一李公朴在昆明遇害。此时的昆明城人心惶惶,坊间传言国民党特务黑名单上的第二个人便是闻一多,据闻后人回忆:“国民党对进步力量的镇压更加紧了。大批的宪兵警察到处搜捕,便衣特务布满了大街小巷。其中有一个装疯卖傻的女特务,到好几位进步教授家去纠缠过。为了防备万一,每次‘女疯子’来,父亲(指闻一多长子闻立鹤)都去和她周旋,不让她见到祖父(指闻一多)的面。在祖父遇害的前一天,父亲收到一封匿名恐吓信,信中威胁道‘如不悔改,你父子命在旦夕!’”

但闻一多对此却毫不畏惧,依然与友人一起公开料理李公朴的后事,并在追悼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7月15日下午,参加完李公朴追悼会后,闻一多又去主持一个记者招待会,当时昆明府甬道至西仓坡一带已经戒严,大街小巷密布国民党军警宪特人员。闻立鹤担心父亲的安全,特地在路上等着闻一多一起回家,当父子二人行至西仓坡寓所附近时,遭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袭击,在距离家门仅十几米远的地方,闻一多喋血而亡,闻立鹤为保护父亲身中五弹,后经抢救幸免于难。

闻一多为啥被杀(是谁杀害了闻一多)(2)

西南联大时期的闻一多

闻一多遇害时,西南联大常委、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正在处理联大复员事务,潘光旦夫人忽然跑来,说闻一多在回家的路上被当场枪杀,“多人围击,必欲置之于死。”

梅贻琦大吃一惊,立即派人到现场处理,同时急电国民政府教育部:“加急!南京教育部朱部长钧鉴:今日下午五时,在西仓坡宿舍门外,本校教授闻一多为暴徒枪击立毙,其余重伤。同人极度惶恐,谨先电闻。”梅贻琦虽不赞成闻一多的政治主张,但两人之间私交甚笃,梅贻琦在当天的日记中记道:“此何等仇恨,何等阴谋,殊使人痛惜而更为来日惧尔。”

7月16日,消息传至重庆,正候机等待复员的西南联大教授怒不可遏。第二天凌晨,叶企荪、金岳霖、汤用彤等数十位教授联名上书国民政府表示抗议:“一代通才,竟遭毒手!正义何在?纪纲何存?同人等不胜悲愤惊愕!”7月17日,正在南京参加国共和谈的中共代表团也发表抗议书,要求国民党政府立刻查明事件真相,撤换昆明警备司令,缉拿凶手,并交法院依法审判。

是谁杀害了闻一多?

许多历史书籍提起闻一多事件,都笼统地说是国民党特务杀害了这位民主斗士,但对具体情节却大都语焉不详,究竟是谁暗杀了闻一多?

闻案发生时,蒋介石正在庐山避暑,当时国内外舆论都认为此事一定是蒋氏暗中指使所致,但我们查阅蒋介石当时日记,却发现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昆明李闻被刺案殊所不料,干部之无智无识徒增政府情势之险恶,领袖地位之不利,可痛之至。”作为隐秘的私人记录,日记作伪的可能性不大,再说在当时那种复杂的政治局面中,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这样干,综合这些因素可知蒋介石对李闻被刺事件并不知情。

蒋介石为洗白自己,所以对此案极为重视,专门询问国防部保密局负责人毛人凤。据保密局少将沈醉回忆:“蒋介石从庐山打电话到南京责问毛人凤的时候,毛人凤也回答不出是什么人干的,只能说是他没有叫人干这件事。”

闻一多为啥被杀(是谁杀害了闻一多)(3)

闻一多一家

保密局前身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戴笠死后,军统局被裁撤,其核心部分改组为国防部保密局,由毛人凤具体负责;原军统局公开单位划归国防部二厅,由郑介民主持;原军统局帮办唐纵调任内政部警察署署长,而唐纵正是调查李闻案件的总负责人。

唐纵当时刚刚上任,对于警察署的情况还不太熟悉,于是便找保密局的沈醉和程一鸣帮忙。保密局处理此类案件可谓是驾轻就熟,程一鸣和云南省警务处长李毓桢、昆明警察局长龚少侠(二人均是原军统局特务)研究了李、闻二人被暗杀的经过,又去西仓坡西南联大教员宿舍查看了现场,并寻找到了目击证人。根据目击者指正和现场军用吉普车等物证,认定暗杀闻一多的主谋就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随即,保密局云南站昆明组也查出了暗杀李公朴和闻一多的凶手六七名,这些人全都是云南警备总司令部特务营和稽查处的官兵,其中杀害闻一多的凶手是警备总司令部特务营军官汤时亮(营长)和李文山(排长)。事后,云南警备总司令霍揆彰被撤职,汤时亮和李文山被判处死刑(执行时被警备总司令部用其他死刑犯代替)。

霍揆彰是陈诚的心腹,一直觊觎云南省主席的位置。他之所以杀害李公朴和闻一多,是因为深知国民党对同情中共的民主人士恨之入骨,满以为此举会讨得蒋介石的欢心,没料到却适得其反,最终落了个鸡飞蛋打,真可谓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今天看来,在国共两党斗争史上,闻一多之死称得上是一个里程碑,闻案发生后,国民党政权彻底丧失了知识分子群体和老百姓的支持,不到几年功夫便被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政权所取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