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年的历史上,没有一个人曾大胆提出妇女问题的各个方面来作公平的讨论。知道直到十九世纪的初年,才出了这个多才多艺的李汝珍,费了十数年的精力来提出这个极重大的问题。他对于女子贞操,女子教育,女子选举等等问题的见解,将来一定要在中国女权史上占一个很光荣的位置。 ——胡适


李汝珍为什么会在镜花缘里(浅谈李汝珍笔下的镜花缘)(1)


前言:

《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约1763—1830),是清代著名的小说家、文学家,字松石,号松石道人,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所以人称北平子,博学多才,精通文学、音韵等,现存最著名的作品是《镜花缘》。

《镜花缘》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出版问世以来,一直受到各方关注。鲁迅、郑振铎、胡适、林语堂等大家对它都有研究,评价颇高。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之为能“与万宝全书相邻比”的奇书。国外学者也致力于此书的研究,前苏联女汉学家费施曼说该书是“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杰作。”

李汝珍为什么会在镜花缘里(浅谈李汝珍笔下的镜花缘)(2)


《镜花缘》是部讨论女权问题的小说,内容看似庞杂,其实是有一个完整框架,由三条情节线索交叉构成,主人公分别是: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整部小说由此三人贯穿,小说前半部分描述了唐敖、九多公等人乘船在外游历的故事,访问女儿国、黑齿国、两面国等多国经历。后半部分讲述了武则天科举选才女这一壮举,由百花仙子托生的唐小山及其他各花仙子托生的一百位才女考中,并在朝中有所作为的故事,其中百位仙子齐聚宗府就占到全书三分之一。

本文会以《镜花缘》全书为基础,将从女儿国、武则天和孟紫芝三个故事来浅析作者李汝珍笔下的女权问题。

李汝珍为什么会在镜花缘里(浅谈李汝珍笔下的镜花缘)(3)


一、男权思想下的女权主义的乌托邦

书中写到,唐敖、林之洋等人游历海外,去到女尊男卑的女儿国,在那林之洋被国王看上要娶其为妃,随之发生了一些难忘的事情。

其实提到女儿国,不免想到《西游记》里的西梁女国,《镜花缘》中的女儿国与《西游记》中的西梁女国相比,相同的是:国家是女尊国度,一样是“农时工商皆女辈,鱼樵耕牧尽红妆”。不同的是,西梁女国是个纯女无男的真正的女儿国,是借助一种特殊的水来生育子嗣,当西梁女王看到唐僧时就爱上了他,宣布“寡人以一国之福,愿招募御弟为王,我愿为后,与他阴阳配合,生子生孙,永传帝业。”。所以吴承恩笔下的女儿国,只是着重于女子大胆突破时代的枷锁勇敢追求爱情,并没有上升到女权这个层次。

李汝珍为什么会在镜花缘里(浅谈李汝珍笔下的镜花缘)(4)


这和《镜花缘》的女儿国有很大不同,李汝珍笔下女儿国有男有女,想虚构一个真正的“女尊男卑”的国家,和当时清朝的男权社会刚好相反。书中,女主外男主内,女子权力至上,朝政、军队皆有女子管制,而男子生来地位低下,就充当相妻教子的角色了。书中,“林之洋”被钦点王妃,就要经历裹脚、穿耳等事,作者这样写对世人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让天下人都看清了封建社会对女子带来了多大伤害。

但作者李汝珍生于封建社会,思想也会是男权思想。在书中,他让女子以男子的角色出现,封建社会是男子统治女子,书中让女子统治男子,他并不清楚真正的女权主义,只能用男权思想来构建了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乌托邦”。

二、天上的心月狐,天下的武则天

世间虽没有女权主义的乌托邦,但历史上的女子垂帘听政倒有不少例子,不过做过女帝的只有武则天,虽然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却在那时候的愤青嘴里,这位女帝的风评不太好,但在李汝珍笔下的《镜花缘》里,武则天只有褒词,而无谤语,是好到了极致。

书中的武则天是“按天星心月狐临凡”,心月狐被称天魔,但因天命注定“下凡,托生为则天皇帝,即唐中宗之母。”,但儿子做事请不如母亲意,便“废为庐陵王,贬在房州。武后自立为帝,改国号周,年号光宅。”,结合武则天生平,李汝珍在书中极力描述了武则天对女子的德政,着力描绘了百花齐放、科举选才女和百位仙子齐聚宗府的名场面。

李汝珍为什么会在镜花缘里(浅谈李汝珍笔下的镜花缘)(5)


武则天开创的盛世可缩小为书中的一个名为黑齿国的小国,书中描写黑齿国:“无论男妇,都是满脸书卷秀气,那种风流如亚光景,倒像是从这个黑气中透出来的。细细看去,不但面上这股黑气万不可少,并且回想到那些脂粉之流,反觉其丑。”,这个国家不似大清,在黑齿国女子也可读书,有私塾可赴试,这就是唐朝女子科举的影射。

武则天也并非女权主义者,而是证明了女子的地位和价值,李汝珍就是看到了这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封建社会里女子的教育和价值问题,他以虚构的黑齿国为例,为女子出声,反之对脂粉嘲讽,也是对社会的讽刺。

三、百才女榜二十六位---孟紫芝

孟紫芝,这个角色在百仙子齐聚宗伯府这场景里可以说是占了主角之一。她聪明活泼、诙谐多智,直言不讳,还非常爱笑。试想,百位温柔贤淑,但谁也不认识谁的大家闺秀聚在一起,没有中间的衔接者,会成为一场毫无趣味的视觉冷宴,作者李汝珍深知这一点,所以出现了孟紫芝这一人物,书中人打趣称她是“紫衣姑姑”。

李汝珍为什么会在镜花缘里(浅谈李汝珍笔下的镜花缘)(6)


百位仙子中,她是第二十六位,是“个中人”的“笑靥仙子”,比家中其他姐妹段位高很多。书中写她有些自知之明,说自己是唱正像戏曲的“三花脸”,“据我看来,我们大家倒要留神好好顽,将来这些事,只还要传哩。若在书上传哩,随他诌去,我还不怕;我只怕传到戏上,把我派作三花脸,变了小丑儿,那才讨人嫌!”,姐姐也跟着聊侃她,但看这位“笑靥仙子”,可是位平时口齿伶俐、妙口生花的绝代女子,可不就是唱“三花脸”的。

以书中孟紫芝为例,写到孟紫芝勇读闺阁禁书《西厢记》,还在公众面前赞叹不已,这都是李汝珍对女子的才能品格有巨大关注的表现,对“男女平等”和男女一同接受教育、参加科举这一现象是表意赞成的,这是冲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极其轻视且浅薄的封建观念。

结语:

胡适说:“李汝珍所见的是几千年来忽视了的妇女问题,他是中国最早提出找个妇女问题的人,他的《镜花缘》是一部讨论妇女问题的小说。他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男女应该享受平等的待遇,平等的教育,平等的选举制度。这是《镜花缘》著作的宗旨。”

作者花了十多年的时间,走遍了天下,呕心沥血著出《镜花缘》这本奇书,李汝珍在当时的时代,他写出《镜花缘》这样对男权之上的社会有剧烈冲击性的作品,是他超越和突破封建思想的大胆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