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要事、各种会议、社交媒体信息、待处理文本等等事务将上班族每一天的时间填塞的满满当当。有时甚至到下班时,待办事项清单还充盈在脑海,加班不可避免……

我们陷入了时间永远都不够用的困境。

在这样的情形下,时间管理似乎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很多人认为只要有了良好的时间管理方法一切事务都会高效完成,就会走出时间不够用的困境。

可事实证明,即使我们把时间安排的严丝合缝,时间仍然不够用。

到底怎么做才能打破“时间不够用”的困扰呢?

英国高效培训师与社会企业家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在《高效忍者》中给了我们答案:真正需要管理的不是时间,而是你的注意力。

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的说说(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1)

接下来我从为什么管理注意力是关键、注意力类型、如何管理注意力三方面分享“注意力管理”这个核心主题。

一、为什么注意力管理是关键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说:“时间管理已过时,高超的注意力管理能力才是通往高效的新钥匙。”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方面是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信息与任务远远超过旧时,传统的时间管理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节奏;另一方面是因为时间从不会随着我们的意志停止哪怕一秒,我们根本无法管理时间,但我们可以通过管理我们的注意力提高效率,从而节省时间。

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中说:“注意力是我们所拥有的最宝贵的财富,是在任何地方挖掘价值的最基本工具。”

也就是说,你把注意力放在哪里,哪里才可能产生价值。

用格雷厄姆·阿尔科特的话说,就是“注意力就是你持有的货币。它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

二、注意力类型有哪些?

在《高效忍者》中,格雷厄姆·阿尔科特按照一天当中注意力水平的高低将注意力划分为三种类型:主动型注意力、积极性注意力、不积极型注意力。

1.主动型注意力

当我们能够保持全神贯注、头脑灵活、反应快捷地工作时,此时就是主动型注意力。这种状态类似于深度工作状态与心流状态。

在这种注意力状态下,工作效率是最高的。

2.积极型注意力

当我们处于积极型注意力状态时,我们也可以投入工作,也能完成任务,但工作干劲不足,思想会开小差。

积极型注意力下的工作效率教主动型要低,而且花费的时间也多。

3.不积极型注意力

不积极型注意力下我们的工作状态是这样的:人已经很疲乏了,精力不济。脑袋似乎不运转,思路混乱,却还得强撑着做复杂的工作。

不积极型注意力状态下工作效果是最差的,往往费劲了时间,却什么也没做成。

三、如何管理注意力

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的说说(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2)

1.依据注意力状态安排工作

卡尔·纽波特在《深度工作》中提到:一个人每天高度专注的时间最多四个小时。

也就是说,注意力是有限的。

一天中各时段每个人的注意力状态是不完全一致的。有些人早晨处于主动型注意力,而有些人是晚上。所以,我们得清楚自己的注意力状态时刻表。

将那些需要集中精力才能做好工作安排在主动型注意力状态下,将不需要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安排在积极或不积极注意力状态期间。

2.保护你的主动型注意力免受打扰

学习那些行业翘楚们的工作模式后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在完成重要的工作时会创造一个完全不受打扰的空间。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写作时,为了不受干扰,他在伯林根小镇外的树林里建了一个小石屋,写作时就隐居在石屋里。写作完后再重新回到正常日常生活状态中。

因此,我们在主动型注意力最集中的时期一定要保持高度专注,进入最佳思考状态。

做到这一点就要在主动型注意力期间主动排除一切干扰,包括内在干扰和外在干扰。

从内在干扰说,一定要盯住自己要做的事,别胡思乱想,也不要一会看看邮箱、一会又翻翻手机。

从外在干扰说,一定要学会拒绝一些不必要的应酬;如果在办公室,你可以戴上耳机给同事们一个防干扰的信号。

3.为大脑供能,主动提升注意力水平

我们的注意力和意志力一样是有限的,同时又具有可塑性。

我们可以通过为大脑供应能量提升注意力水平,“变不积极为积极,变积极为主动”。

当注意力进入积极、不积极型状态时我们可以通过散步、听会轻音乐等方式缓解疲惫感,适当延长我们主动型注意力的时间;同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营养、定期锻炼。

另外,格雷厄姆·阿尔科特还提出了“定期冥想”的建议:“花时间聆听内心的感受,让自己沉静下来,给自己时间对周围的世界充满感激。”

李笑来老师在《财富自由之路》中给“冥想”创造了另外一个词“坐享”,他认为,通过坐享可以提高“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4.挖掘新的注意力资源

格雷厄姆·阿尔科特在《高效忍者》中建议我们:“把一天中你没有考虑过利用的一些时间点用起来。”

比如我们可以在散步时打电话,在煮咖啡时等待的空挡时间快速回复邮件,在等待约会对象时快速阅读等等。

这样做我们就是在同一时间完成了两件事,事半功倍。

以上内容是对《高效忍者》中关于“注意力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其管理时间不如好好管理注意力。

但有一个问题是:是不是注意力越集中,效率就越高?答案是否定的。

《注意力曲线》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过分集中注意力反而会适得其反。如同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呈“倒u型”曲线关系一样,注意力水平与效率也如此。

就像考试时如果过分集中注意力反而会因过分紧张导致发挥不正常。只有大脑处在“最佳刺激状态”下,效率才是最高的。所以我们要在掌控注意力时防止“过度集中”和“过度松散”两种极端。

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的说说(每天的时间都不够用)(3)

当我们学会了注意力管理,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与生活就有了掌控感。掌控感越强,压力与焦虑便越少。

当我们被纷杂的信息与纷至沓来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时,读一读《高效忍者》,它会告诉你:良好的注意力管理会让你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摒弃掉不良情绪的困扰,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效率高,时间自然够用,你便是自己时间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