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缺之美
文章来源:负能量补给站
ID:FNL360
作者: 闫一会
编辑:圈

©负能量补给站 · 专注设计观点与资源共享

2021年 第 6 篇原创观点

——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1)

年前立了个flag,过年这几天一定要好好思考下接下来这一年的方向/目标,然后产出几篇高质量的文章…事与愿违,这几天我是除了吃就是睡,一点人事没干(悔tm死我了)。怀着沉重的心情,就在昨天假期的最后一天,寻思着干干人事打扫打扫卫生,偶然间发现了一本3年前买入的书《侘(cha)寂》,心里打着哪怕是看上10分钟至少也是没荒废这个假期的念头,读了起来;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2)

那么关于“侘寂”,虽然认识不深,但又有一些个小想法,借着假期的余温跟大家唠上一唠:

01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3)

百度上对侘寂的解释是:侘寂是现代文学翻译上的一个误解,侘び(WABI)与寂び(SABI)。国人将其整理为侘寂一词。日本美学家冈仓天心的著书《茶之本 Book of tea》把侘び的翻译成“Imperfect”所指的应是侘び美学中,外表的残缺…还有人说“侘寂”是一种思想,一种美学,一种世界观。

我觉得吧,说的太深了不好理解,甚至有点啰嗦了,我尝试着概括了一下,基于在下有限的语言能力大概是这个样子: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4)

虽然解释中有提到残缺之美,但在我认知里侘寂还真没有什么残缺的感觉,特别是以无印良品为代表的日式自然风格,他们对过于装饰嗤之以鼻,钟情于“不虚张声势,却历久弥坚“的设计;我试图去按照自己的意思揣摩无印良品的设计哲学,结合名词本身,再次总结了一下:侘寂美学不会执着营造表象,取而代之的是尽量流露事物本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所谓的“新鲜感”;所以回过头来再看无印良品的的设计(不管是平面还是产品),大差不差,我们都会感慨道:真tm耐看啊!!!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5)

嗯,结合上文,关于“侘寂”这个词,我觉着大概也就是这么个意思了。

02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6)

侘寂是 无印良品 / 宜家家居 等产品设计哲学的灵感之源,也是侘寂理念的追随者。但最大牌的死忠粉就不得不提乔布斯和他的苹果了,老乔本人对日本美学的热爱超越任何人,深受日本侘寂美学影响,也因此成就了苹果手机极简风格的设计(说个后话,这种简约是建立在内在高品质和对细节追求的基础之上的,一定程度上对侘寂轻度的人为干预)。

插个题外话,仔细琢磨一下,不难发现20世纪中后期,从包豪斯的第三任校长密斯凡德罗到博朗的迪特·拉姆斯和苹果的设计不约而同的在表达类似“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这种大一统的现象很奇妙,一定程度上结束了工艺美术和装饰艺术对设计界的统治,这既是开始,也为设计风格的轮回做着准备。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7)

回归下主题,国际知名品牌的设计风格被分析的透透的了,我也不住赘述了,主要说国内的深受影响的产品。在我的印象里,oppo的color OS算是其一,特别是当年color OS 6“无边有界”的概念让人着实兴奋一把: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8)

03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9)

坦诚的讲,以侘寂为核心出发的产品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少见,他们以突出内容为主,没有其他什么过度的装饰;前有Instagram,Evernote,也有最近大火的clubhouse;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10)

从产品理念上讲他们注重对主线功能的强调,对诱导性功能不太在乎;再聚焦到用户界面上来讲,他们认为保持最舒适的屏效要比塞满每一个像素更重要;哈,那么问题来了,国内的产品(特别是巨型体量的产品)都不约而同的对屏效有着深深的执念,导致他们看起来难受的一比。这次我们先聊聊屏效:

屏效的取舍

屏效这个词是“坪效”的演变,后者可以理解成实体店铺每平米的营业额,是一个经营效益的指标。所以类比下来,手机屏幕也可以这样计算,就简单理解成 “每一像素可以带来多少商业效益” 就行了。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11)

理论上来讲,一般用户最有用的浏览区域为手机前3屏,如果更严格点来说是前2屏,按这个思路的话,咱大概就能得这么个结论:每一屏里给用看看到更多的东西,那么收益(浏览量/点击率什么的)也会成正比,所以这个结论就一直被传承下去了。但…如果不是抖音的出现,那么怕是我现在还对以上结论深信不疑: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12)

哎,不是说单屏内展示的越多越牛X么,为什么抖音这一屏一个的做法立刻风靡了全球,甚至还把快手这个老对手拉上了这条新体验的船。带着这个疑问,试图刨根问底,追溯源头,冷静分析下了当前的现状:这大概是形式影响商业价值的一个绝妙的case了。

先看以前,从互联网产品诞生以来,feed流的广告形式大概也就是这两种了: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13)

传统的banner理论上就是“CPM”,是一种展示付费广告,根据曝光次数收费,这种形式太多见,我们常用的饿了么 / 美团外卖的顶部banner都是这样;CPC不用过多解释,就是点了广告主就给钱的那种,在今日头条刷新闻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还有公众号的底部广告也是这样的原理。再看看抖音的设计: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14)

抖音的GD单页广告的形式基本上是集各种模式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品牌曝光(CPM),也有点击(CPC),甚至还有按时长收费的CPT整合进来。我猜测创造这种形式的设计师本身也对美学和商业有深刻的理解,不得不说既保证了体验又提升了商业价值,美的不可方物啊~所以说,通过这个例子也许你会发现,屏效和商业价值并不是“是非题”,更像“多选题”,我们总是对所谓的习惯报以崇高的敬意,但事实上这折射出了人的“奴性”,通常我们认为对的事情也仅仅是习以为常罢了。

话说回来,例子虽然生动且具备说服力,但我猜想你应该跟我一样,未必有机会去做这么颠覆性的设计(即使有机会也未必有胆量哈哈哈哈哈),我试着找了几个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在设计上可以balance屏效和商业价值: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15)

最后在给大家分享个压箱底的小技巧,也是之前看到知乎的广告突然间被启发到的:

侘寂风格设计师(这种美在产品设计中的一二三)(16)

当然,以上的例子是尽可能的通过屏效来平衡美学和商业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侘寂这种理念在我国互联网注重运营的土壤上不是那么的好生长,大家尽力就好~

总结一下

侘寂之美是许多当代设计师所追求的境界,但互联网貌似就是一滩死肥,无论你怎么施肥,也未必能开花结果,各种方案也会相应的受到各种挑战,说白了这种以美学驱动创新本就抽象不可具象,甚至又一些玄学夹杂其中。假如你也希望能够借势突破,不妨以美学为指导思想,以商业价值为突击点去尝试方案的可能性,或许这样说服力才有可能被大幅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