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

当今社会,是一个人脉社会,社交社会,因此一个人的交际能力对于个人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其实一个人人缘的好坏从小就能看出来,如果你能教会孩子这几种教养,长大后一定受周围人欢迎。

1、主动打招呼

礼貌,是人际交往中相互之间表示尊重和友好的言行方式和规范的总称。礼貌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正如《晏子春秋》所说:“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主动和叔叔阿姨、爷爷奶奶打招呼是最基本的礼貌。

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教父母(父母越早教会孩子这几种教养)(1)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礼貌的人往往更容易让人心生亲切,从而更容易建立友好关系。因此礼貌的人往往是受人欢迎的人,这样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招人喜欢的。当然,在他做事的时候,也最容易得到大家的帮助和鼓励,进而大大增加了工作的效率。懂礼貌的人往往谦虚谨慎,大人大量,懂得待人接物之道,所以其生活效率也会得到最大的提升。总而言之,懂得礼貌的人通常都是高效率的。

2、主动询问对方意见

主动询问是指孩子在做一件事情之前,会顾虑到别人的感受,这样的人往往会让身边的人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同时也满足别人被尊重的需要。

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教父母(父母越早教会孩子这几种教养)(2)

比如小时候,孩子到别人家做客看到喜欢的玩具,会问主人:“阿姨,这个我可以玩一下吗?”短短一句话体现的都是教养。

比如长大后,邀请同事吃饭,会遵循同事们的意见,在哪吃,什么时候吃,吃什么……这样的人往往比一意孤行的人更受欢迎。

3、衣着得体

正所谓“人靠衣服马靠鞍”,衣着得体往往会给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这也算是一种礼貌。

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教父母(父母越早教会孩子这几种教养)(3)

尤其是在步入职场之后,没有人会喜欢衣着浮夸或者是衣着脏乱的人,穿着得体干净是对人最基本的尊重。

从儿童心理学发展的角度来看,孩子3岁左右就会有审美意识,因此这个时候父母应该给孩子建立正确的审美观。

4、吃有吃相

中国人的传统思想是“食不言,寝不语”。随着社会的发展,吃饭无疑占据社交界的半壁江山。因此餐桌礼仪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从小要教育孩子吃东西不要狼吞虎咽,不要发出声响(各国风俗不一,在日本发出声音就代表饭菜好吃,表示尊重)。口中有食物时不要张嘴说话,说话的时候就不要吃东西。如果这些细节到位,往往容易博取别人的好感。

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教父母(父母越早教会孩子这几种教养)(4)

这一点在谢霆锋主持的《锋味》节目中有一个很好的体现。当时谢霆锋和林依晨到圣彼得堡做美食特辑,一个男生不仅是一个喜爱中国功夫的小伙,更是一个家有《唐诗三百首》的宝藏男孩。当他与谢霆锋和林依晨进食的时候,只要轮到他发言,他就会下意识的把饭碗放置一旁,专心言论,连才女林依晨都不禁感慨:“觉得好奇妙,居然在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身上看到了中华文化。”

5、坐有坐相

这应该是无形之中最能体现素养的一个动作。因为言语穿着可以通过打造来克制,而身体语言往往会在放松的情况下无意识流露。

比如时下流行的葛优瘫,实在是不适合对外的如何场所,顶多也就四下无人或者是一家人的时候可以施展,不然那真的是谁都会不好意思,甚至别人会觉得这个人真把公共场合当自个家,真是没有教养。

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教父母(父母越早教会孩子这几种教养)(5)

标准坐姿示意:(如上图)男性的标准坐姿是上身挺直,双肩正平,两手自然放在两腿或扶手上,双膝并拢,小腿垂直落于地面,两脚自然分开成45度,或者是右腿叠在左膝上部,右小腿内收贴向左腿,脚尖下点。这样显得自信且成熟稳重。

女性的标准坐姿是上身与大腿,大腿与小腿,小腿与地面都呈直角,双膝双脚完全并拢,或者是双腿完全地一上—下交叠在一起,交叠后的两腿之间没有任何缝隙,犹如一条立线。双腿斜放于左右一侧,斜放后的腿部与地面呈45度夹角,叠放在上方的脚尖垂向地面。这样显得优雅且端庄大方。

6、尊重他人

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由此可见,尊重需求占据着非常高的地位,可见人们内心对于尊重和被尊重的需求无比之高。

在娱乐圈,如果爆出哪个明星咸猪手,立马成为众矢之的招来口诛笔伐;但如果哪个明星爆出绅士手,就会立马博取好感,粉丝数蹭蹭的往上长。

早教不是教孩子,而是教父母(父母越早教会孩子这几种教养)(6)

其实,这个现象也反映了一个现实:那就是尊重对于人来说无比重要,不管是被尊重的还是尊重者本身,都是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藐视众生”。

另外尊重也包括对别人隐私的尊重,而隐私无疑是当今最为关注的话题,因此也可以说尊重别人的隐私其实也是做人最基本的准则,若做人这点底线都不能坚守,那长大后无疑会成为大家疏离甚至是抨击的对象。

因此,父母可从小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这6大教养,其实也是对孩子未来负责任的表现,因为这将是孩子建立人脉关系的内在吸引力。(Jpp)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