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问摘要检索的人很多,有的作者说同单位的老师凭借两篇摘要检索可以轻松评上职称,有点不可思议。
今天小编就来科普一下下——
EI有分EI论文和EI会议,web of science收录的会议叫CPCI会议,CPCI和EI的CA是对标竞争的关系。同时,SCI在做论文检索的时候,也有一个类似于会议的检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meetingabstract
什么是摘要检索?
摘要检索(meeting abstract),即一篇文章摘出来的要点,其讲究对文章内容的高度压缩,强调对文字本身的概括。它是sci的一种常见检索类型。
meeting abstract 发表的目的在于将一些研究设想、实验与观察的结果整理出来,在某些学术交流媒介(例如国际会议宣读)上发表;或者SCI数据库中收录,便于研究同行在SCI数据库中搜索时找到此类研究者的信息,分享研究成果,创造合作研究的机会等。
摘要检索的形式及写作要点
我们一般常见的都是全文即article 检索,因此大多数对于摘要检索可能会有点陌生,我们来看下摘要检索和全文检索的区别——
【1】体现在检索报告/页面上,全文和摘要检索的检索类型是不同的。
(全文检索)
(摘要检索)
【2】体现在写作要素不同。
全文自不必多说。而摘要检索内容必须包含以下5个部分:Background、Objective、Subjects and methods、Result以及Conclusion。
同时摘要检索的文章和我们一篇文章中的摘要不同。通常一篇文章中的摘要篇幅有限,只有文字部分,也是一篇文章的重心。而摘要检索的文章我们可以理解为从文章中摘出来的重点,也可以是纯文字,也可以包含有图片,篇幅在1000左右为最佳。
摘要检索的优势
【1】摘要检索,篇幅比较短小,高度凝练,与sci/ei动辄大十几页的写作相比,撰写难度是大大降低了。比较适合于平时忙着备课忙着科研,没有时间写学术论文的作者。
【2】摘要检索开的是正规的检索报告,有独立的wos入藏号,含金量还是有的。
摘要检索的热度以及该怎么用?
一般而言,只要能被SCI、EI检索的都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摘要检索能被web of science 收录,同样是有认可度的。比如:在吉林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摘要检索等同于SCI论文,也有的高校将其视为EI期刊或者中文核心同级别。
但是也有的高校更注重文章篇幅的长短。由于认可度不同,建议在投稿前最好先弄清本单位的评价标准。
关于用途,小编还有一个建议——可以将其当做是学报或者书评的替代品。
以书评为例,在19年以前,很多作者都觉得书评的写法和正文不同,“肯定”是不能用的。但实际上呢?!因为书评占据北大核心期刊的版面费,所以在很多高校都可以当做是北核来认定。特别是高职院校或者是音体美专业,由于专业或者身份的原因,不太好发核心的,都可以通过发书评,来达到曲线救国的效果。
摘要检索也同样可以。发SCI或者EI,最关键的是能被检索。而meeting abstract 是可以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它是有独立的WOS号的。从这一点来说,摘要检索即便不能单独作为评职称材料,用来做加分项也是可以的。
而摘要检索和书评相比,摘要检索由于收录的是SCI或者SSCI,其载体要比北核级别高的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书评或者学报的替代品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