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一代民族英雄,中华历史名人,作为精忠报国的经典形象,他已经被中华民族奉为一种信仰,永远的供奉在精神的堂里。在宋朝的四名大将里(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岳飞可谓是年纪最轻,资历最小,并且家里最贫寒的将领。他出身于农民家庭,不像其他人那样身世显赫家财万贯。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岳飞出生于河北西路相州汤阴县(河南汤阴县)的一个普通农家。传说岳飞出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故父母给他取名飞,字鹏举。在一系列的战役当中,岳飞的表现可谓是有勇有谋,每次都身先士卒,严谨治理整个军队,且洞察力极强。所以,常常以少胜多战胜了强大的敌人。岳飞在遭遇靖康之耻,在南宋面临全面崩盘危险时,他与其他抗金将领一起,成为擎天之柱,捍卫着宋王朝的最后一份尊严。
关于岳飞之死,大家都有共识的是,死于宋高宗赵构与秦桧之手。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赵构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关于赵构为什么杀岳飞,大体上的说法有两种:一是岳飞提出“直捣黄龙府,迎回徽钦二帝”,这造成对赵构皇位的威胁,于是赵构杀死了岳飞;二是赵构是一个投降派,不杀岳飞有碍大宋“投降大业”。据传言说,在实施死刑的当天,天色大变,杭州城内下起了瓢泼大雨。
历史上的岳飞是文武双全,战功卓著,军事才华突出,为人刚正,私德近乎完美;但绝不是“不容小人”,更不狂傲,政治敏感度也不低。相反他政治眼光远大,政治嗅觉也极为灵敏;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独立领军后更是温和、恭谨而且谦逊低调到了几乎有些自我压抑的程度,所谓的“循循如书生”“时人至今号为贤将”。——这是当时人对岳飞的评价,也是迄今为止主流的对于岳飞为人的评价。
“靖康之难”,徽宗和钦宗被俘,赵构捡了个大便宜,在南京建立南宋朝廷。当上赵构的皇帝当然不希望自己的老爸、老哥能够活着回来,不仅是因为皇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能不能活命的问题。即位之初,赵构为了做足表面功夫,高举“抗金”大旗,以为建功立业之根本。但赵构从心里讲就不愿意北伐,只想偏安一方,可是岳飞偏偏主战,违背了赵构的意愿。何况岳家军规模太大,当时的岳家军的数量占到了南宋总兵力的七分之四,是高宗皇帝最仰仗的一支武装力量。
岳家军战斗力太强,岳飞在战场上连战连捷、直捣黄龙的时候,最睡不着觉的不是金国人,而是宋高宗。岳飞执意北伐收复故土,金国掌权派大臣完颜宗弼临死前为了防备岳飞北图中原,曾留下遗言,如果中原丢失,就把徽钦二帝送回南宋,这是宋高宗最担心的。因为他的皇位是在父亲和哥哥被掠走的情况下被拥立的,父兄不在,他是合法的,一旦父兄回来,怎么安排?这个皇位还得让出去,也正是这个原因,他才连下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班师。
在公元1137年的某天,岳将军和皇帝闲聊时,这两个人聊的十分投机,可能是因为聊的太高兴了,岳将军突然提出希望皇帝早点解决皇位继承人的这个问题。这句话说出来,气氛立马变得尴尬起来。皇帝说:“你虽然是出于忠心才说的这些话,但是,你手握重权,这种事情你不应该参合。”岳将军听了这句话,立马知道了皇帝的意思,霎时间脸色变成灰色。他知道自己犯了错事,这些话触碰到了皇帝最敏感的底线。
但是在后来,岳将军在一次奏折中再次谈及到了这个问题。第一次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但是,从这次提醒皇帝要尽快的选出皇帝继承人就可以看出当初岳将军不是无意说出那句话的。实际上,这个事情也是岳将军一直担忧的问题。
在公元1127年,宋朝曾遭遇了靖康之耻的大难,金国人一直在考虑是否把宋徽宗放回宋朝,以此来消弱赵构的力量。所以,之后一直存在着一种可能性,就是金国人是否故意扶持了一个傀儡皇帝,用来消弱大宋王朝的实力。为了排除这种可能性,赵构就从宋太祖的后代中选出了两个子孙过继到自己的名下,但是,一直都没有选择继承人。
岳飞可能是考虑到了这个问题,才一直提及要尽快的选出皇帝继承人。这显然是好意,但是,这种好意能否被皇帝理解,这就不能知道了。当时,岳飞几乎掌握了天下大半的兵马,你让朝廷里的士大夫们做何感想,还有,岳飞的性格也是比较骄傲的人,在一一三四年三十二岁的岳飞被封为清远军节度使时,他就很骄傲的说像这么年轻能做到节度使的只有太祖和我之类的话,这种话岂是轻易可以说出口的。
岳飞在打仗时是一把好手,懂谋略,有勇气还知道聚人心。但是,在政治上他却多次触碰到了皇帝的底线。皇帝是权利的正中心,一旦得罪了结果肯定不好。所以说,到最后岳飞是否谋反这件事情并不重要。他得罪了皇帝,皇帝让他死,他不得不死。这些罪名都是莫须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