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遗余力bu yi yun li

【典源】西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虞卿谓赵孝成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

【注】遗:留。余力:剩下的力量。

【释义】虞卿对赵王说:“大王您看,秦国进攻大王,是因为打得疲顿了才撤回呢?还是它能够进攻,只是由于怜惜大王而不再进攻呢?”赵王回答说:“秦国进攻我,是竭尽全力了,一定是因为打得疲惫了才撤回的。”不遗余力:指把全部力量都使出来,一点不保留。

【书证】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三》:“秦之攻我也,不遗余力矣,必以倦而归也。”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四回》:“委员和事,调停惟赖孔方;绅士责言,控诉不遗余力。”

【考据】虞卿:或作虞庆、吴庆。战国时人,虞氏,名失传。游说

之士。因游说赵孝成王,为赵上卿,故号虞卿。主张合纵抗秦。后因救魏相魏齐,弃相印与魏齐逃亡,困于梁。魏齐自尽,虞卿穷愁著书, 有《虞氏春秋》, 今逸,清人有辑本。

据《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载,虞卿约在赵孝成王六年(前

260) 左右,人赵都邯郸说赵孝家成王。

邯郸成语解释(说城不bu遗yi余yun力li邯郸成语系列)(1)

虞卿,名信,卿是他的官职,舜帝后代,卿姓的得姓始祖,赵国中牟(今河南鹤壁)人,战国时期名士。 [1] 虞卿善于战略谋划,在长平之战前主张联合楚魏迫秦求和;邯郸解围后,力斥赵郝、楼缓的媚秦政策,坚持主张以赵为主联合齐魏抵抗秦国。后因拯救魏相魏齐的缘故,抛弃高官厚禄离开赵国,终困于魏都大梁,于是发愤著书。著有《虞氏征传》、《虞氏春秋》15篇。

选自《邯郸成语典故》苑清民主编(侵权马上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