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淡泊如菊 菊韵阁 2022-09-16 21:16 发表于湖北
欢迎关注菊韵阁,请点在看,转发和分享,谢谢!
人的一生大部分时光都是与孤独相伴,一个人从婴儿呱呱落地到耄耋老人都是在与孤独抗争。只是每个时期表达方式不一样而已,小的时候不会语言交流,只会用哭闹声来喧泄孤独,表达意愿。当我们知道运用语言文字来表达时,这时候我们才会认识到,孤独并不是不好,反而是一种美,一种境界,一种精神上的独立。
一个人的清欢,胜过无数喧嚣的无聊,远离了热闹,才看得见自己的诗和远方。
独处,是在内心修篱种菊,万水千山都能坦荡而过,世事繁华都能放下从容。
说起精神上的独立的人首推英国的罗素,他一生在追求精神独立,罗素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伟人、有数学家、哲学家、逻辑学家、作家、和平主义社会活动家的称号。罗素跟中国也渊源颇深,20世纪初他在中国讲学时,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曾经给他做过记录员,后来徐志摩去英国剑桥留学都想要拜他为师,尽管未能如愿,但足可以看出中国人对罗素的崇拜。
罗素出生一个英国贵族家庭里,祖父曾经是英国首相,但由于两岁时妈妈去世,四岁时父亲去世,从小由非常古板的祖母养大,所以他的童年异常孤独。长大后的罗素多次尝试打破这种由孤独铸起的壁垒,他与许多女子谈过恋爱,又和许多男士深入交流,可这些爱情和友情大多以失败告终。于是他潜心研究逻辑学,伦理学和认识论,并在这些方面取得成功,他是一个利用孤独去寻找真理的人,他能够在年少梦庵般的失意和孤独中,一直与孤独抗争,并保持精神独立的人,并且受到人们的尊敬。
还有一个追求孤独精神的就是美国的棱罗,这个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作家,放弃优裕的城市生活,独自来到瓦尔登湖畔,在那里生活二年零二个月,完成十八篇散文,讲述了他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就是闻名于世的巜瓦尔登湖》散文集,也是棱罗自己的精神独立宣言。
棱罗放弃优渥的物质生活,只身来到瓦尔登湖,住小木屋,吃自已亲手种的粮食和蔬菜。生活虽然清苦,但是精神生活却非常充实愉快,他发现如果一个人能朝自己梦想的方向自信前行,那么一定会取得成功。在所有人追求金钱的时候,他却去追求自然和纯朴,这是一种超乎常人的精神独立。
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陈果,对孤独做出了一种完美的诠释。她说:“狂欢是一群人的寂寞,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孤独不求外物,反求诸己。”
世界三大男高音之一荷赛.卡雷拉斯曾得过血癌,医生说他只有十分之一活命的机会。他不能再演出,不能再见客,每天被关在隔离的病房里,因为即使最普通的传染病,也可能让他死亡。
十四个月之后,卡雷拉斯奇迹似的复元。他重新回到舞台,唱出更优美的歌声。他说了一句话:“孤独,使我们能面对自己,面对过去,面对末来,也面对生命。”
毛姆巜月亮和六便士》,讲述一个股票经纪人丢下妻儿去追寻艺术梦想的故事。有一段话说:“我们每一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并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它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我们非常可怜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财富传送给别人,但是他们却没有接受这些财富的能力,因此我们只能孤独地行走,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的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经历岁月的风霜雨雪,后来长大了,我更加坚定人本身是孤独的,而且还意识到这样的孤独来源于两方面:人与人之间的思想距离和交流本身的局限。
正如毛姆所说:“尽管身体互相依傍却并不在一起。"人与人由于不同思想而渐行渐远,彼此之间距离就导致了必然的孤独,难怪人们常说"一生得一知己,三生有幸”,也难怪古人会感収"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当我们明白了孤独的内涵,也就不难理解晚年的张爱玲为什么拒绝见客,独来独往的怪异行为了。理解身边为什么许多老人不愿意跟儿女同住,一个人清欢度日的现象了。
孤独让我们成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也让我们的人生多一份感悟。但是我始终认为人最好的状态就是被人爱着,也爰着别人,然后,偶尔享受孤独,那才是最幸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