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廖培煌 通讯员 许艺斌 文/图

假期到献血点献血,做一件快乐自己、有益社会、有益健康的好事,成为一种时尚。这个国庆长假里,位于中心市区祥远路的泉州市中心血站智能献血屋,正成为这个城市里的一处新潮的“打卡地”。

广州市无偿献血免费景区(他们到泉州这个智能献血屋)(1)

智能献血屋时尚新潮

坐落在祥远路的爱心献血屋,是一座智能献血屋。平常工作较忙,在台商区工作的孙长明打算用献血的方式让这个假期过得更有意义。他用手机在线填表后,生成一个二维码。在打印机上刷二维码,表格就直接打印出来,整个过程不需要动笔,非常方便。以前到血站献血,要手工填写表格,工作人员再将信息录入电脑。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在线填表,可以预约献血时间,来到血站扫码就可打印表格,避免排队等待。线上还会提示献血前后的注意事项。献血后,机器马上打印献血证,手机上也同步生成电子献血证。

献血屋环境舒适温馨,工作人员服务细致周到,采血技术熟练规范。献血屋还准备了饮料、面包等。智能献血屋新潮时尚,工作人员亲切热情,不少市民利用假期前来献血,让这里成为“打卡地”。

大学生的热血情怀

10月1日这天,华侨大学的几名同学相约来到献血屋献血。

杜小月和董轩今年刚满18周岁,在跨进成年门槛的重要时刻,在实现梦想进入大学校园的人生重要节点,他们参与无偿献血,将其作为自己的成人礼。

当了解到社会上还有许多白血病患者需要救治,而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是挽救他们生命的有效手段时,蒙秋嫔、王洁、毕静三位同学不约而同报名捐献造血干细胞。他们填写表格,庄重签上自己的名字,在献血的同时留下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血样,这些血样的信息将汇入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一旦和患者配型成功,他们将捐献造血干细胞,为患者带来希望。

让孩子接受爱心熏陶

计算着捐献血小板间隔到期,志愿者彭随连国庆节前就预约了捐献血小板。10月3日,彭随连来到祥远路献血屋献血,两个孩子和他一起来,一个7岁,一个9岁。彭随连献血时,两个孩子在一旁陪伴。孩子们佩服父亲献血救人,9岁的孩子说长大也要参加无偿献血。

彭随连1999年就开始无偿献血,后来因业务应酬多,经常喝酒熬夜,检查不符合标准,有一段时间不能献血。为了能够持续献血,他戒酒戒烟,早晚跑步锻炼,保持清淡饮食,直到符合献血标准。现在,他每半个月捐献一次血小板。在他的带动下,妻子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

彭随连还加入了公司的志愿者队伍,经常和同事相约一起做好事。现在两个孩子一天天长大,他要和妻子一起用自己献血救人的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