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这是司马迁的《老子韩非列传》,讲孔子问道于老子时,老子对孔子说的话。但是先秦文学和文字具体怎么解读还是有争议的,没法准确翻译,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君子正身有九思(君子得其时则驾)(1)

一般的通俗翻译是“孔子向老子请教,老子说“老孔啊,你推行的“道”,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朽的没有踪迹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思想。”

老子秉承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中哈耶克的观念。曾经人和功业都“朽”掉,而言行信念却依旧在。该消亡就会消亡,该存在的也必将会存在。世道好的时候则进,世道不好的时候就退,保住自己。有的时候闲得自己没有,隐于无形,只有这样才能虚虚实实,大智若愚,于不经意间,众人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呢,就实现你的目标。还没等做事,就摆出济世为民的,舍我其谁,成为突出成为靶子,是无助于成就事业的。也认为“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下社会规律如此,如果强迫逆反着规律来办事,反而落了下乘,短痛变成长痛,甚至毁灭性的后果。

但是精英们不会这么做,也很难同意这个做法,这等于将精英的作用等同于普通人。这是身为精英们最难忍受的事情吧。自负于掌握“命运”的精英们,投身于理想,修身、齐家、平天下的过程,堵上个人命运和荣誉等资本,所想的天下为公?这是真是的。同时所想的是为了谋取妄图流芳百世的空前利益和名誉。这也是真的。

无论为了百姓公益,还是千秋名利,这些精英们把自己都毫不留情,残酷的赌上自己的生命、财产和未来的一切,又怎么会在乎其他人呢?谁碍事了,谁就被大义的给打到,远处的祸患还没有来临,人为内部折腾的祸患就马上会来临。未伤敌,先伤自己,自己内部先打乱套了,祸起萧墙之内,还能办成事么。精英打着为天下百姓的利益,搞社会实践,总会有许多追随者去搞事,牵连无辜的百姓。就是如此。

退一步说,内部团结一心了,但是天意难测,不是有想法的,去努力就能成的。就是对错时常也是辩证的,不同立场和角度会存在很大差异的。想做好事,却给百姓带来更大灾祸的事情,远比“无为”要多的多。管多越多,越出事,就要越去管事,形成滚雪球一样的恶心循环,最终超出精英们的能力范围,崩盘了,好事变成坏事。

所以要是精英们都顺应时事,隐起来,天下自然无事。

上到天子,下到普通的百姓都是一视同仁的稻草狗。百姓和精英都是一样的,谁也别觉得谁在上面,无为而无所不为。以“无为”作为有为的方式,用看不见的规律之手来办事,这世界就太平了。(这说的就是太平无事多好,总有人跳出来要搞事,就跟美国一样,他不折腾这世界早太平了。)

孔子是凯恩斯主义,仁义礼智信孝忠涕勇,就是具体的干预手段。孔子认为,天下无道,所以要通过有形之手的干预,让天下从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以有为实现无为,并积极的确立了标准,制定了尺度,同时注意区分君子和小人。避免“小人”误国,实现“君子”统治之道路。

鱼可以去钓鱼,野兽可以用陷阱,明面的捣乱份子可以杀,有形的都可以治理,士农工商,各就其位,君子远庖厨,不谈利,离小人和女人远点,不谈情义,恪守中庸之道,天下就太平了。但是老子这样隐藏太深,实力又深不可测的捣乱份子,孔子比较犯愁,所以,孔子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君子正身有九思(君子得其时则驾)(2)

算是社会精英

这种解读的有没有道理是一回事,但是这种曲解自成逻辑,感觉也挺有意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