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虚感冒(咳嗽)治以温胆汤
作者/李荣珍
—般而言,体实感冒,正邪交争,反应强烈,全身症状以发热、恶风寒为主,治以解表发汗,所谓“强人感冒发其汗”,即为此理。
而虚人感冒则在正虚邪恋,正邪相争不甚强烈,主证以反复鼻塞流涕、咳喘有痰,故重在宣肺化痰,佐以扶正治之,表邪解后以益气固表之剂调理,鼓舞正气以防外邪复入,所谓“虚人感冒建其中”是也。
本人以温胆汤首选,乃该方聚运枢机、祛痰饮,略扶正三者兼顾,组织合理。
治验举隅:
病例一
男,6岁,南昌人。初诊于1987布4月8日。患儿感冒一月迁延不愈,咳
嗽痰多,易汗面黄,苔白舌润,脉细弱无力。查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均无异常,肺部呼吸音粗糙。
病属体虚招邪,本虚标实,治用宣肺化痰,略参扶正,方用温胆汤合三拗汤加减。
炙麻黄3克,清半夏6克,姜竹茹10克,陈皮6克,云茯苓10克,炙甘草5克,苦杏仁10克,大枣6枚,小枳实3克,鲜生姜二片。4剂。
药后咳减痰少,予健脾丸缓治而愈。
病例二
刘某某,女,5岁,南昌市郊。初诊于1987年11月2日。因感外邪而咳嗽两月,面白易汗,身倦乏力,痰声甚重,苔白腻舌润,脉弦滑有力,肺部听诊可闻哮鸣音及痰鸣音。查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均正常,摄胸片示:两肺纹理粗乱,OT试验(—)。病系时邪留恋,痰阻气逆。
治疗宜宣肺平喘,方用温胆汤加减:处方:炙麻黄6克,炙甘草3克,清半夏10克,苦杏仁10克,广陈皮6克,白果仁6克,云茯苓10克,姜竹茹10克,枯芩5克,枳实3克,生姜二片,大枣6枚,3剂。
二诊(11月6日)药后喘平痰祛。拟益气健脾之人参归脾丸而愈。
——江西中医药1990年第21卷第8期
温胆汤治愈局部自汗
作者/杨志勤
于XX,男,48岁。86年2月5日诊。
自诉:胸、背汗出20年。患者20年以来,胸、背汗出如淋,动则尤甚。夏季日换背心数次,寒冬亦每日必换;汗后畏风易患感冒。曾服用桂枝汤、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之类中药无效。
刻诊:患者形体消瘦,面色萎黄,尤以明堂为甚,胸、背汗出,内衣湿透。并伴有背部寒冷,畏风,舌质淡,苔薄黄而腻,脉细数而滑。辨为痰热内郁,卫气失固,营卫不和,虚实挟杂证。治拟清热理气化痰,益气固表止汗。
方用温胆汤加味。
药用:半夏、陈皮,白术、茯苓、泽泻各12克,竹茹、牡蛎各24克,枳实、防风各10克,黄芪16克,甘草3克。
服5剂后,胸、背汗出已控制,唯背部寒冷,舌、脉同前。按原方去防风,加巴戟天10克,太子参、白芍各16克,服6剂而愈。
【按】局部汗出一证,大多为痰热互结,湿热内郁,风痰阻络,寒湿闭阻,瘀血热蒸等导致阴阳失调,腠理不固,阳气蒸化津液外泄而达于局部肌表所出现的证候,其病机错综复杂。本例系痰热内郁、卫气不和所致,故拟温胆汤加味益气固汗,其病得愈。
——四川中医1989年第1期
温胆汤治愈眨眼症一例
作者/孙绍棠、韩彬
患者李玉华,男,24岁,1979年4月6日就诊。一周来眼睑不自主地频繁眨动,曾请西医内科、眼科诊治,原因不明,做了各项有关检査和试验性的治疗,疗效不显,故来中医科治疗。
自诉头晕、目眩,胸闷不舒,心烦少寐,心中懊憹。观其表情呆滞,沉默寡言,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予清热化痰,安神定志。用温胆汤,佐以生龙牡平肝潜阳。
方用枳实15克、竹茹6克、半夏15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6克、生姜三片、生龙牡(各)30克。水煎服。一剂后症状好转,继服一剂豁然而愈。
〔按〕肝开窍于目,肝胆毗邻,经脉互通,故取温胆汤清痰热,利肝胆,安神定志,眨眼症得以痊愈。
——江苏中医杂志1983年02期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中医书友会,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投稿信箱:ynzywx@qq.com(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李小五
⊙运营编号:GYZX0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