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纲经典相声高清版吃面(郭德纲的师大爷)(1)

李伯祥 杜国芝

天津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伯祥,口风“爆脆快响”,台风“机智灵巧”,以贯口活闻名,嘴皮子功夫最佳。80年代他与杜国芝合说的《聊天》,抓住天津人爱足球这个话题,以一队、二队队员名单为贯口,轰动一时,得了个外号“李大白话蛋”。《报菜名》这个经典的传统段子,也是因为他与杜国芝的表演为人熟知,传承下来的。侯耀文由他带拉师弟拜入赵佩茹门下,所以李伯祥还是郭德纲的亲师大爷。

李伯祥原籍北京,1938年生在天津。从小随父亲、相声老艺人李洁尘闯江湖学艺,艺名叫“小神童”,由父亲给他捧哏说相声。1948年,李洁尘到济南晨光茶社演出相声大会,李伯祥和赵振铎、于春藻,以及晨光掌穴孙少林的弟弟孙少臣等一起学徒。这个时候李伯祥逗哏,孙少臣捧哏,每天在相声大会上演出。

不久后,经著名相声演员常宝堃介绍,李伯祥带艺拜赵佩茹为师。15岁时,李伯祥已掌握了一百多段传统相声,被誉为“小老艺人”。他和孙少臣对一些传统段子进行加工整理,一些即兴表演的台词固定下来,如《学京剧》(又称《舞台上下》)《猜灯谜》的一些包袱儿,《大戏魔》的收底部分,后来都被其他演员广泛应用。

郭德纲经典相声高清版吃面(郭德纲的师大爷)(2)

南开曲艺团

李伯祥前半生经历坎坷,进过南开区曲艺团,当过房管站工人,最后加入天津市曲艺团,与杜国芝搭档成名。1982年10月,天津市曲艺团中青年演员演出队赴北京进行短期公演,由骆玉笙担任艺术顾问,常宝霆担任艺术指导,李伯祥、杜国芝、侯长喜、王培元、常宝丰、赵伟州、谢天顺组成演出班底。他们的每场演出都博得观众热烈掌声,中国曲协主席陶钝观看演出后给予热情鼓励,中国曲协副主席罗扬、侯宝林都在报刊上撰文评述演出。由王鸣录创作,李伯祥、杜国芝表演的相声《聊天》大受欢迎。

李伯祥矮个儿、小分头儿,总是精气神儿十足,台上台下讲话都是滴水不漏,与搭档杜国芝的佯装敦厚其实心知肚明,靠话佐料与逗哏较劲的神气相辅相成,表演风格独具一格,被称为“李杜黄金搭档”。

郭德纲经典相声高清版吃面(郭德纲的师大爷)(3)

李伯祥

当年他们合说的相声《家庭联欢》,由央视录像并向全国播放。《大老粗》嘲讽了胸无点墨的愚顽之辈的可怜与可笑。《综合之最》传播了政治经济、文体教育、天文地理、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知识,1986年在央视主办的部分省市相声邀请赛中,荣获表演三等奖,李伯祥本人又荣获优秀作品的创作奖。另外还有传统的《大戏魔》《醋点灯》《写对联》《报菜名》,新作品《两面人》《看红岩》《谦虚论》等,两位演员还把反映现实的节目不断添入新内容,常演常新,颇受欢迎。

李伯祥说过:“相声演员说上几十年,有那么个三四段代表自己风格的节目能落住,就是演员的看家本事,唯其如此,相声艺术发展史上才能有你的位置,观众也才能记住你。”他对节目永远保持“三分生”的感觉,认为万万不能“熟能生油”。

郭德纲经典相声高清版吃面(郭德纲的师大爷)(4)

李伯祥摔跤

过去李伯祥一到冬天,就爱穿军大衣。他说:“家里不是没有好衣服,但我就爱穿这军大衣。穿着它在工人、农民之间不显得奢侈;去见达官贵人或大款也不显得我寒酸、失档次;出差在外它又非常实惠。一个人出名后也要踏踏实实工作,这身打扮无形中更利于我接近群众。”他当时已是相声界响当当的人物,却能如此朴素,难能可贵。

作为相声名家赵佩茹的弟子,李伯祥的相声传统功底之深,表演风格之与众不同,在圈内外都得到了认可。侯耀文根据父亲侯宝林要他拜入赵(佩茹)门的遗愿,请李伯祥代拉他为师弟。从那时起,李伯祥在北京的演出活动多了起来。北京的观众也喜欢听李伯祥说相声。后来杜国芝去世,李伯祥少了搭档,再加上年事已高,演出也少了,但天津的老观众永远忘不了李先生。(文:何玉新)

郭德纲经典相声高清版吃面(郭德纲的师大爷)(5)

郭德纲经典相声高清版吃面(郭德纲的师大爷)(6)

李伯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