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1)

展子虔《游春图》(隋)

文/王心棋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2)

《游春图》是我国现存著名画家作品中最古老的一件山水画卷,传为隋代展子虔所作。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3)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4)

展子虔,渤海(今山东阳信)人,一生经历了北齐、北周、隋三个朝代,曾为隋文帝所召,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是隋代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展子虔擅长画楼阁、人马、山川。所作人物,描法甚细,以色晕染,神采如生,意度具足,被著名画理家汤屋定评为“唐画之祖”(《画鉴》)。所作马匹,形神毕肖,立马有走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状,故唐代著名美术史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展则车马为胜”。所作山水,触景留情,精妙绝伦,尤其是描绘山水的远近之势,有咫尺千里的意趣,蕴含着浓厚的诗意,诚如《宣和画谱》所称:“略与诗人同者也”。据史籍载,展子虔还是一位有名的壁画作者。他辗转大江南北,足迹遍于四方,曾在洛阳和长安的光明寺、灵宝寺、云华寺,江都(扬州)的东安寺,以及浙西、四川等地作过壁画,留下了不少画迹,甚至于到了唐代尚有遗存。但由于历经水患兵火之灾,展子虔的作品散失惨重,到了明代便难以见到了。所以,董其昌把《游春图》视为“世所罕见”之墨宝,詹景风把《游春图》当作稀世之“奇宝”,都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正说明《游春图》不仅有其本身的高度艺术成就,而且对我国传统山水画的发展历史,具有补直罅漏的珍贵价值。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5)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6)

《游春图》为大青绿着色绢本画卷,宋徽宗赵估题签。全图描绘官贵士人在风和日丽、春色宜人的季节,到都城郊野“踏青”的游乐生活情景。画面右上半部分绘以大片山石树林,一条湖堤小径蜿蜒曲折地伸入山间幽谷,山下是“桃蹊李径花未残”,山上是“层青峻碧草树腾”,充满翠岫葱茏的浓郁春意。人们或策马纵游,或伫立观赏。所画四马,一为前导缓行,二为昂首疾步,三为扬蹄奔跑,四为垂头追逼,神态各异,虎虎如生,为平远静穆的胜境增添了蓬勃生机,起到了以动写静,而倍增其幽静的良好艺术效果,不仅显示了画家画马的艺术功力,而且表现了画家构图、点景和立意的才华。隔水相应的是左下角的山林屋宇,在湖畔草地上,有两人伫立观望湖面的春漪轻浪,其闲情逸志,自若如意。画面中段设以大片水色,由近及远,水天弥漫。在波光潋滟的湖面上,一艘华丽的游艇随波荡漾,中有三女子正纵目四野,陶醉于明丽的湖光山色,流连忘返。在用笔设色上,《游春图》以青绿勾填法描绘山川、人物、树石,并直接用青绿赭石涂染,不加皱斫,因而使画面达到了轻重有致,粗细自然,明暗间出的艺术效果,显示出富丽堂皇的古拙美,对渲染画面气氛,深化画意,都起了恰到好处的作用。后人对《游春图》颇为赞赏,为其所作的诗跋有多种。其中元人有题诗云:“暖风吹浪生鱼鳞,画图仿佛西湖春。锦韀诗人两相逐,碧山桃杏霞初匀。粉堦朱槛眼欲醉,垂杨浅试脩蛾颦。人间别自有蓬岛,仙源之说元非真。危桥凌空路欲转,飞流直下烟迷津。画船也有诗兴好,婵娟未必飞梁尘。两翁隔水俯晴绿,韶老似酒融芳晨。望中白云无变态,我欲乘风听松濑。落花出洞世岂知,瑶池池上春千载。”这对《游春图》画面内容和深刻含意的揭示,可以说是“点睛”之笔。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7)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8)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9)

《游春图》是我国早期山水画处在演变阶段的一幅重要绘画作品。它在山水画形式格局方面的突破,对我国山水画趋向独立画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进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绘画中的山水,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陪衬出现在画面的。那时的画家作画,都把人物屋宇画得很大,把山水树石点缀得很小,客观物体之间没有自然的比例关系,所以人物虽画得极其妙绝,山水则往往粗成而已,古人称之为“人大于山”、“水不容泛”。展子虔的《游春图》,在透视关系的处理上,已开始注意客观物体之间远近、高低、大小的一般关系和深度层次,把山水画发展成较为合乎比例关系的新格局。这件作品以自然景物为主,点景人物为辅,配以殿阁舟桥的崭新面貌,与隋代以前那种群峰之势“若钿饰犀栉”、流水之状“不容泛”、树石成“列植之状”、“若伸臂布指”的山水之作相比较,当为一大进步。它的出现,标志着先代山水画的稚拙阶段已经结束,“青绿重彩,工细巧整”的较为完整的山水画创作逐渐开始。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10)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11)

展子虔是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画家。他的山水画风格为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所宗,对后世影响颇大,而《游春图》历来被评家视为“开青绿山水之源”的重要作品,在山水画发展史上具有奠基的意义。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12)

画家王心元 赏国画王心棋(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