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相见知何物(红豆相思为哪般)(1)

相思相见知何物(红豆相思为哪般)(2)

红豆相思为哪般

幼时读书,读到王维的《江上赠李龟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这赋予了相思之意的红豆到底为何物着实困扰了我好多年。

初读此诗时,诗中注释说,“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岭南,对于一个出生在冀东的孩子来说几乎是遥不可及的地方,自然也想象不出两地的差异。年少的我心下便以为这红豆就是我家乡所产的一种“赤小豆”。

我家乡冀东平原出产的赤小豆,颗粒小于黄豆,颜色暗红,可与米煮粥或者做豆米饭,也可蒸熟加糖成豆沙做豆包。这种红豆,可以平种或者间种在玉米或者花生之间,产量不算高。本地有年底炸年糕习俗,多用红豆做馅料。街坊邻居也会时时将自己种的红豆分享食用,但我却从未见有人将其作为离别信物相赠的。于是,我开始怀疑,此红豆非王维所言红豆。

相思相见知何物(红豆相思为哪般)(3)

图:赤小豆

长大后,上学、工作、开始四处游历。每遇到红色小果实时,我都格外留心是不是诗中的红豆。这些年被我怀疑过的“红豆”包括:枸杞、覆盆子、藤本相思子、红豆杉等。

在厦门读书时,学校面海靠山,山上有一种常绿乔木,名为台湾相思树,叶子细长,树干挺拔,枝灰色或褐色,果实为荚果。我初见此树特别兴奋,以为找到了真正的相思树。这种相思树的花为头状花序球形,一簇簇的,初为淡绿,继而为鹅黄。有一年,后山上的相思树像是疯了一般开花,每天人往阳台一站,满山迎面扑来的花几乎能将人按倒在地。

花开得越猛就越期待能见到红豆,我几乎跟着疯开的花兴奋了整个花期,每天拍下照记录它们灿烂的样子。可惜,它果实成熟之时,也是我失望之日:这种相思树的果实裂开之后,种子并非红色。此“相思”非彼“相思”。

相思相见知何物(红豆相思为哪般)(4)

当年开疯了的台湾相思树

现实不得真“红豆”,我便求助于书本。

《晋书》和《三国志》中对于相思红豆都有记载。东汉人刘熙是的著作《释名》对很多事物做了解释,其中记载:“相思,大树也,其材理坚强,邪斫之则有文,亦可作器。其实赤如珊瑚,历年不变。东冶有之。”南朝梁国文学任昉将其搜来的奇闻异事汇编成《述异记》,他记录的相思豆的故事跟干宝在《搜神记》里记录的类似,“战国时,卫国苦秦之难,有民从征,戍秦不返,其妻思之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叶皆向夫所在而倾,因谓之相思木。”在这个故事里,妻子想念丈夫而亡,冢上成木,结子而为红豆。也有种说法是妻子树下哭泣,泪水混着血水,成了红豆,都有种说不出的悲切。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沿用了此类传说。到了清代,屈大均在《广东新语》对红豆的形状、生长周期以及用处都做了交代:“红豆本名相思子,其叶如槐,荚如豆。子夏熟,珊瑚色,大若芡实,微扁。其可以饲鹦鹉者,乃蔬属藤蔓子,细如绿豆,而朱裳黑啄,结实甚繁,乃篱落间物,无足贵也。其木本者,树大数围。结子肥硕可玩。”可见此红豆,木本,可为鸟食,也能做成手串供人把玩。

在所有关于红豆的记载中,最有名的当属《红楼梦》中宝玉所唱《红豆曲》。在28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冯紫英请客,贾宝玉赴宴,席中大家吟诗唱对,宝玉便唱出了这首红豆曲:

“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

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

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

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

呀!

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看得书越多,走得地方越多,越见不到红豆,我就对它越感兴趣。除此之外,一个人的一本书更让我对它着迷。

这个人就是史学大家陈寅恪先生,书是他的封刀之作:《柳如是别传》。

陈寅恪是中国二十世纪学术大师,博通古今,学贯中外,为人风骨凛然。其晚年双眼已盲,双腿又断,遭迫害斗争,身体和生活几乎坏到极点。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先生以口述方式历时十年完成八十万字的《柳如是别传》。此书虽争议颇多,但丝毫不影响它成为传世之作,千古绝唱。

相思相见知何物(红豆相思为哪般)(5)

图:陈寅恪及家人

在此书中,陈寅恪先生详细考证了明清易代之际的著名歌妓才女柳如是的一生。柳如是,本名杨爱,字如是,又称河东君,秦淮八艳之一,女诗人,兼工书画,因读宋朝辛弃疾《贺新郎》中:“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故自号如是。如是幼即聪慧好学,但因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改名为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后嫁有“学贯天人”“当代文章伯”之称的明朝大才子钱谦益为侧室,成一代佳话。柳如是敢于追求人生幸福,明于民族大义,远胜时官腐儒,“曾有人盛赞她“知书善诗律,分题步韵,倾刻立就;使事谐对,老宿不如”,堪称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女子。陈寅恪先生赞誉她是“女侠名姝”、“文宗国士”,具有“民族独立之精神”,曾无数次为之“感泣不能自已。”

据说,先生执教西南联大时,某日得知有人在卖书,便去淘宝。未料书未得却从书主手里得到其旅居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时所得红豆一枚。“常熟白茆港钱氏故园”正是明末清初钱谦益与柳如所居红豆山庄。钱谦益八十大寿时,柳如是“令童探枝得红豆一颗以为寿”,并作《红豆诗》:“院落秋风正飒然,一枚红豆报鲜妍……春深红豆数花开,结子经秋只一枚……秋来一颗寄相思,叶落深宫正此时。”

钱谦益向来视如是为至宝,此番更加高兴,随即写下了十八首红豆诗应和以表达喜悦之情,其中有诗句云:“临风一语凭相寄,红豆花前每忆君”等诗句。

三百年后,陈寅恪先生偶得当年佳人手中之红豆,自然大喜,如获至宝般保存了二十多年,并为此赋一首《咏红豆》。

“东山葱岭意悠悠,谁访甘陵第一流。

送客筵前花中酒,迎春湖上柳同舟。

纵回杨爱千金笑,终剩归庄万古愁。

灰劫昆明红豆在,相思廿载待今酬。”

陈先生《柳如是别传》之序中记载了这段昆明得钱园红豆之事,并交代因此萌生“笺释钱柳因缘之意”,并最终完成皇皇巨著《柳如是别传》。

相思相见知何物(红豆相思为哪般)(6)

图:相思红豆

后来,我曾几次去岭南,费了颇多周折见过一株真的相思树。真的相思豆树又名海红豆,其果实外形及纹路皆为“心”字形,据说一市斤差不多1700粒。相思红豆,形似心脏、色艳如血、质坚如钻、不蛀不腐不褪色。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被古人比喻为坚贞的爱情或者友情吧。

当年去岭南,我还曾特意跑去中山大学,站在先生故居门前,走在他走过的路上,揣测他当年写作之情境。

只可惜,今人过情人节,喜欢玫瑰胜于红豆。可能是因为红豆的传说太过悲切,也或者是因为今人再无古人之才情吧,更或者物欲太盛,一枚小小的种子已无法引爆情感的兴奋点了。

无论是那种,对于我,想起红豆时,想得都是它的传奇以及因它而起的传奇故事。

相思相见知何物(红豆相思为哪般)(7)

,